马嘶残日没残霞,二月东风便到家。
莫羡长安占春者,明年始见故园花。
关试前送进士姚潜下第归南阳
曹邺诗中离别情深 鉴赏与赏析
曹邺,唐代诗人,字邺之,生于桂州阳朔(今属广西)。其生平事迹不甚详明,据传曾在京城应试十年,九次落榜。最终因《四怨三愁五情诗》受到中书舍人韦悫赏识,荐于礼部侍郎裴休,终在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进士及第。此后,他历任天平节度使推官、太常博士、祠部郎中等职,晚年南归,享年不详,以五言古诗著名,有《曹祠部集》传世。
《关试前送进士姚潜下第归南阳》是诗人曹邺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科举落第者归乡的情景。首句“马嘶残日没残霞”,通过马嘶声和残阳、残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二月东风便到家”,春风渐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对春天的赞美中,而是转向对长安春花的羡慕:“莫羡长安占春者”,长安城中的人们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而自己却在家乡等待。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对功名的淡泊。尾句“明年始见故园花”,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期待着在明年的春天,能够再次踏上故居的土地,欣赏到那熟悉的花朵。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首先,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中的“马嘶”、“残日”、“残霞”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这些意象的组合,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其次,这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和社会的变迁。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刻。最后,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长安春花的羡慕和故园花朵的期盼,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关试前送进士姚潜下第归南阳》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深远意义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他对功名的淡泊和对故乡的眷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