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
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诗题: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注释及翻译:
  1. 南登岳阳楼, 北眺长安道:“南登岳阳楼”表明诗人从南方出发,登上岳阳楼上的高楼,远眺北方的长安道。这里的“长安道”暗示着诗人对家乡或政治中心的关注和向往。
  2. 不见升平里, 千山树如草:‘不见升平里’意味着诗人看不到家乡的景象,而‘千山树如草’则描绘了一片荒凉的景象,树木茂密到如同草丛一般,这可能象征着战争或动荡带来的破坏。
  3. 骨肉在南楚, 沈忧起常早:这里提到“骨肉在南楚”,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人或亲人还在南方,而“沈忧起常早”表达了一种长期未得安息的忧虑感,这种忧虑可能来源于战乱、政治斗争或是其他生活上的压力。
  4. 白社愁成空, 秋芜待谁扫:‘白社’可能指代某种组织或社团,‘愁成空’表示这些组织或社团因缺乏领导或支持而显得空洞和无效。同时,‘秋芜待谁扫’表达了对这些无用之地的无奈和期待有人能带来改变。
  5. 常闻诗人语, 西子不宜老:这句可能是引用了某位诗人的话语,表达了一种对年轻美貌之人不应衰老的担忧,这里的“西子”可能是指古代美女西施,诗人通过她的形象表达了对美丽易逝的感慨。
  6. 赖识丹元君, 时来语蓬岛:‘赖识丹元君’可能是指诗人有幸遇到了某个人,而这个人能够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时来语蓬岛’可能表示在这样的支持下,诗人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邺的作品之一,其主题围绕着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展开。首句“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设定了诗人的位置,既展示了诗人的视角也预示了后续的诗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如“不见升平里”中的千山如草)和人物情感(如“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和孤独感的画面。特别是最后两句“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和“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其对美好事物和人性中积极面的渴望和珍视。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遭遇的无奈与辛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