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
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
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
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
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
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
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这首诗的内容是讽刺和批判,诗人以秦朝的灭亡为背景,通过描述秦王朝的种种暴政和罪恶,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诗的第一句“大道不居谦”,意思是说大道不应该因为谦虚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目标。这里的“大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或正义,而“谦”则是指谦虚。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达他对于秦朝统治者过于追求表面的形象,而忽视了真正的国家治理和道德原则的批评。
第二句“八荒安苟得”,意思是说在广阔无边的天下,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这里的“八荒”指的是整个世界,而“苟得”则是贪图一时的利益。诗人用这个比喻来批评秦朝统治者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顾国家的安危,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导致人民的疾苦。
第三句“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是说即使有再高的权势和地位,也难逃一死。这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腐朽无能,暗示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几句都是诗人对秦朝统治者的直接批判。他们被描绘成白帝之子,试图践踏礼义之域,但却空有拔山之力,却无法改变天地的意志。他们还滥用权力,残害人民,将人民的生命和尊严视如草芥。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描述了秦朝的混乱局面。战乱使得鬼神的力量都难以抵挡,东郊龙血喷涌,九土玄黄色,表明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人还提到了秦朝的政治腐败,权贵们只顾自己的享乐,不顾百姓的生活,使得社会一片混乱。
这首诗通过对秦朝统治者的批判和对社会现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和公正的追求和向往。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理想社会的热烈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