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万物新,独未到幽人。
赋命自多蹇,阳和非不均。
五陵三月暮,百越一家贫。
早误闲眠处,无愁异此身。

【注释】

春日言怀:春天里有所感而吟咏。赋命自多蹇:我的命运本来就坎坷艰难。阳和非不均:阳光普照天下,而贫富却相差悬殊。五陵:指京城长安附近的五个皇族墓地所在地。五陵三辅,是古都长安周围的地区。暮:傍晚时分。百越:泛指南方少数民族。此身:自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四年(726)春在长安时所作。当时诗人刚被“放还东都”(洛阳),心情颇为抑郁。诗中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情绪:一方面对春风融和、万象更新的景色感到欣喜,但另一方面又感叹自己命运坎坷,仕途无望。

首联“东风万物新,独未到幽人。”以“春”字点明了季节,以“东风”点明了天气和风向。诗人在长安,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却远离了家乡,无法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致,因而只能从“东风”这一象征春天到来的物象出发,寄托自己的感慨。“独未到幽人”,意思是说,自己还未能像那些隐士那样,在春天来到时得到心灵的愉悦。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又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官场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赋命自多蹇,阳和非不均。”诗人以“赋命自多蹇”来形容自己的命运,即自己遭遇坎坷,难以一帆风顺。“阳和非不均”则是说,阳光普照天下,而贫富却相差悬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满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颈联“五陵三月暮,百越一家贫。”诗人用“五陵”来代指京城长安,用“百越”来代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两句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是京城长安的繁华盛世,另一方面却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重臣们的失望和对国家政策的不满。

尾联“早误闲眠处,无愁异此身。”诗人最后以“早误闲眠处”来表达自己对朝廷重臣们未能实现理想时的遗憾;以“无愁异此身”来表达自己与那些朝廷重臣们相比时,自己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失去信心,反而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