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玉长鸣西北来,自言当代是龙媒。万里铁关行入贡,九重金阙为君开。
蹀躞朝驰过上苑,䟃𧽼暝走发章台。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忽闻天将出龙沙,汉主持将驾鼓车。
去去山川劳日夜,遥遥关塞断烟霞。山川关塞十年征,汗血流离赴月营。
肌肤销远道,膂力尽长城。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
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溪。
大宛蒲海北,滇壑隽崖西。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
从来力尽君须弃,何必寻途我已迷。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
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
持来报主不辞劳,宿昔立功非重利。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
【注释】
羸骏篇:诗篇名,本篇是咏马。
喷玉长鸣西北来:形容马匹喷气,叫声如珍珠落玉盘。
铁关:指长城边塞的关卡。
九重金阙:皇宫。
蹀躞朝驰:形容骑马奔驰的样子。蹀躞,小步行走貌。
䟃𧽼(liè mài):古代的一种马具,即马笼头。暝走发章台:黄昏时骑着马跑出城门。
玉勒金鞍:用玉饰和金属制的马具,形容马的装饰华丽。荷:通“荷”,负。
天将出龙沙:天将出现于龙沙。龙沙,沙漠。汉代出塞,多从敦煌郡出发,故称龙沙。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其路线由敦煌经河西走廊至新疆、中亚地区。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称为“龙沙”。
汉主持将:汉朝主将,这里指出使西域的使臣。
去去山川劳日夜:指出使西域,跋涉山川,昼夜奔波。
汗血:一种良马名,产自乌孙国,以毛色黑红而著名。
肌肤销:皮肤磨破。
长城:指边塞。
摇珂(kē)啮勒:摇动马笼头,咬断缰绳。珂,马嚼子。啮勒,即啮勒,马嚼子上系结的绳索。
争锋足顿铁菱伤:争夺战利品,以致折断铁甲。
垂耳罢轻赍:马垂耳,不再轻快地奔跑。罢,停止。
弃置在寒溪:抛弃在冰冷的溪水中。
大宛蒲海北:大宛国,西汉时的西域国家,位于今新疆西部和中亚地区。蒲海,即蒲昌海。
滇壑隽崖西:滇山,在今云南省中部;壑,沟谷;隽崖,险峻的山崖。西,西边。
沙平留缓步:沙平如镜,马缓缓行走。
路远闇频嘶:路途遥远,天色昏暗。嘶,马声。
从来力尽君须弃,何必寻途我已迷:历来千里行军,马力耗尽,你应当放弃;又何必追寻道路,使我迷惑不解呢?
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每年岁岁年年都在奔赴远方的路上,每天朝朝夕夕都在催促着我衰老。
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在寒冷的早晨,饮用黄河源头的水;在皎洁的夜晚,吃着天山的草。
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楚水澶溪,泛指长江流域一带;吴塞乌江,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持来报主不辞劳,宿昔立功非重利:我带来战功,不辞辛劳,过去立下的功勋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宿昔,过去。
丹心素节本无求:我的忠诚和节操本来是没有追求的。
长鸣向君君不留:愿永远为君主效力,直到死去也不愿离开他。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组诗。诗人以咏物抒怀的方式,借对一匹马的描写,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统治者不恤民苦、穷兵黩武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第一首《羸骏篇》,写骏马驰骋沙场的情景。诗人抓住骏马的神态、动作来描绘,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全诗四联,首二联描写马奔驰的英姿,后两联则抒发了马对战争的看法以及诗人对征伐的态度。
第二首《玉勒金鞍》,写马的外貌与装饰。诗人以“玉勒”、“金鞍”作铺垫,点染了马的华贵富丽。然后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马的矫健有力。最后两句“争锋足顿铁菱伤”写马战斗的勇猛。“争锋”,比喻战斗中英勇善战。“足顿铁菱”是形容马蹄击碎敌之甲盾,突出了马的战斗力。这两句既刻画出马的勇猛,又暗示征人的艰辛。
第三首《蹀躞朝驰过上苑》,写马清晨驰过上苑。“蹀躞朝驰”,形容马奔跑的速度。“上苑”,指皇帝所居之处。诗人写马驰过的上苑,意在说明出使的艰难曲折。
第四首《䟃𧽼暝走发章台》,写马傍晚时分跑出了城。“䟃𧽼”(juè),古代的马具。“章台”,指长安城东门。诗人说马傍晚时分跑出了城,意在说明马被征召出征的艰难曲折,以及出使者长途跋涉的辛酸。
第五首《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忽闻天将出龙沙,汉主持将驾鼓车。”这四句是写马的装饰及出使的艰难。《玉勒金鞍荷装饰》,写马的装饰华贵富丽。“路傍观者无穷极”,意思是说马的装饰华丽,引来许多人围观。“小山桂树比权奇”,写马的高峻挺拔。“上林桃花况颜色”,写花的颜色艳丽。这几句是写景。最后一句“忽闻天将出龙沙”,写马被征召出征的情景。“天将出龙沙”是说天上有龙降临沙场,暗喻征讨之事。“汉主持将驾鼓车”,意思是说汉主主持征伐,率领军队开赴战场。
第六首《去去山川劳日夜,遥遥关塞断烟霞。山川关塞十年征,汗血流离赴月营。”这两句是写征人的艰苦生活。“去去山川劳日夜”,意思是说征人跋山涉水,辛勤奔波,不知疲倦。“遥迢关塞断烟霞”,意思是说漫长的边塞,烟雾弥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是写边地的艰苦环境。“汗血流离赴月营”,意思是说征人们带着满身的创伤,奔赴战场。“汗血”,指良马。“赴月营”,指奔赴边塞军营。
第七、八首是写战死疆场的悲怆情景。“肌肤销远道,膂力尽长城”,意思是说战死者的躯体已经消瘦,气力已经耗尽了。“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意思是说长城边的士兵天天遭受风霜严寒的折磨,其中有连年作战的战场。这两句是写战死的将士。
第九首《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意思是说战死士卒的马匹也都失去了主人,在战争中受了伤。“争锋足顿铁菱伤”,意思是说战死的士卒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都死于刀剑之下,他们的马也被箭矢射中而受伤。这两句是写战死的士卒和战死的士卒的战马。
第十首《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溪”,意思是说战死的士卒放下了轻捷的武器,被遗弃在寒冽的溪水中。“弃置在寒溪”,意思是说战死的士卒被遗弃在寒冷的溪水中,处境十分悲惨。最后一句“弃置在寒溪”,意思是说战死的士卒被遗弃在寒冷的溪水中,处境十分悲惨。
第十一首《大宛蒲海北,滇壑隽崖西。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意思是说大宛国的蒲昌海北边,滇山峡谷西边。在大宛和滇山之间的道路上,沙平如镜,马缓缓行走。因为路途遥远,天色昏暗,所以马儿不断嘶叫。这几句是写征人的艰难曲折及旅途的艰险。
第十二首《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从来力尽君须弃,何必寻途我已迷”,意思是说在沙平的道路上,马缓步前行。因为路途遥远,天色昏暗,所以马儿不断嘶叫。自古以来,当你的力气已经耗尽时,你应该放弃;但如果你还要寻找道路,那就像我已经迷失了方向一样了。这两句是写征人的困境及征人的迷茫。
第十三首《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意思是说清晨扣冰取水饮用黄河源头的水,皎洁的月光下吃着天山的草。这两句是写征人的艰苦生活及征人的艰辛。
第十四首《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意思是说楚水澶溪一带的战争,长江下游的征战,都是征人的劳累和辛苦。这两句是写征战之辛苦。
第十五首《持来报主不辞劳,宿昔立功非重利”,意思是说虽然我带来了战功,但我并不在乎这些战功本身的意义。我过去的战功不是为了追求富贵。这两句是写诗人的志向和情怀。
第十六首《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意思是说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