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
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茜。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高
巫山,即巫山十二峰,山峰耸立,参差互见。
译文:巫山的山峰多么高大,山上十二座山峰,参差不齐,互相映衬。
注释:巫山,位于长江三峡中游,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巫山十二峰是指巫山的十二座山峰,它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巫山壮丽的山水画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巫山十二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想象神女的姿态,进一步突出了巫山的神秘和美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第二联:
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译文:我站在浔阳江边,放眼望去数千里的景色,仿佛一瞬间就游览了一遍。
注释:浔阳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支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浔阳江边,眺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浔阳江的美丽与浩瀚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因为身处异乡而无法亲近自然,也无法找到归属感。
第三联: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译文:我想象着神女那美丽的姿态,采摘着芳香的花朵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她。
注释:神女,传说中在巫山居住的仙女们,她们的美丽动人,令人陶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神女形象,以及他采摘花朵送给神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神女们的敬仰和对爱情的追求。
赏析:这两句诗以神话传说中的神女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通过想象神女的美丽与纯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追求;而采摘花朵作为礼物送给神女,则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和幻想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第四联: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茜。
译文:那绵延不绝的楚地云彩,红叶茂盛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注释:楚地,指的是古代楚国地区,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等地。这句诗描绘了楚地云彩的连绵起伏和红树的生机勃勃,展现了楚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楚地云彩和红树形象化,赋予了它们生动活泼的特性。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示了楚地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楚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第五联: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译文:那绵延不绝的楚地云彩消失在湘江源头,红树也在荆门断裂消失。
注释:湘江,是中国湖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之一。这句诗描绘了湘江源头的楚地云彩和红树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楚地云彩和红树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第六联:
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译文:郢地的道路已经看不到了,更何况是在夜晚听到猿猴的叫声。
注释:郢,是楚国古都城,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诗人的故乡和眼前的景致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传达了对家乡人民的祝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