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
隐居在林薮,智日何由出。
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夭疾。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注释】

“诗三百三首”,泛指《诗经》中的诗歌。“默”:沉默,不言语。“后生”,年轻后来者。“所”,是、为。“述”,传述、记载。“智日”,智慧的一天。“由”,通“犹”。“夭疾”,夭折、早逝。“土牛”,耕田用的犁头。“石田”,石质的田地。“得稻”,获得稻米。“日”:同“而”。

【译文】

默默无声地永远不说话,年轻的后来者怎么来记载。

隐居于山林中,智慧一天怎能显露?

身体干枯不是坚固的卫护,风霜摧残使人过早死去。

用土制的犁头在石质的田地里耕作,还没有收获到稻谷一天。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隐士的清高和孤独,后两句写隐士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全诗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理想,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及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的前四句写隐士的清高和孤独,后两句写隐士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

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韵到底,音节铿锵,感情沉郁。诗人以“永无言”、“何所述”、“智日”、“夭疾”、“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等词语,反复渲染诗人的孤独、悲凉、愤慨和失望之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全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给人以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