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铸金成,一瓶埏泥出。
二瓶任君看,那个瓶牢实。
欲知瓶有二,须知业非一。
将此验生因,修行在今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

“瓶铸金成”,比喻富贵荣华,不可动摇,不可改变。这里指人世间的名利。

“埏泥出,”埏(shān)泥,揉和泥土。这里指造器物时把泥土揉合起来成为陶土。“任君看”,意思是说:任凭你看吧。“那个瓶牢实”,指两个不同质地、形状、大小的瓶子。用“那个”是反问语气,表示肯定的语气,强调两个瓶子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好容器。

“欲知瓶有二,须知业非一。将此验生因,修行在今日。”这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全诗的核心思想。作者以“瓶”作喻,阐明了佛教“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基本观念。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生死轮回,都是自身业力的果报。“业力”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造作等所积累的善恶之因,它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修行在今日”,意思是说现在就应该开始修行,不要等到将来再去修行。这里的“修行”就是修善积德,积德累行,为善去恶,改过自新,积功累德,积善成德,即“积德”。

【答案】

译文:

一个瓶子用黄金铸造,另一个瓶子用泥土捏制而成。你随便看哪个瓶子结实呢?只有那泥土制成的才是真的好容器。

想明白这两只瓶子的不同,就知道人世间的名利是不可动摇的。用这两个例子来验证生命的起源,修行就在今天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佛典中常见的寓言故事体诗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瓶子形象,说明世上一切皆是因缘所致,无常变化。

第一句:“一瓶铸金成,一瓶埏泥出”,用两个比喻,分别描绘了一个金属的瓶子和泥巴做的瓶子。一个是由黄金铸成的,一个是由泥土捏成的;一个坚固无比,一个脆弱不堪。这个对比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世间万物皆由因缘而生,无始以来,因果循环不息。

第二句:“二瓶任君看,那个瓶牢实”,诗人又进一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两个不同质地、外形各异的瓶子作为比照对象,指出世人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忽视了内在的实质。只有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由因缘条件决定的。因此,要想了解一个物体是不是真正的好容器,就要从其本质属性入手去辨别,否则就会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

第三句:“欲知瓶有二,须知业非一”,这句话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作者以“业”作喻,指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所生的,因此没有固定不变的永恒实体存在。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不断流转的。

第四句:“将此验生因,修行在今日”,这是全诗的总结性语句。作者以“修行”为关键词,再次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来源和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才能真正达到解脱的境界。因此,要想获得智慧和福报,就要珍惜当下的修行机会,不要等到将来再去修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