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
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
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
【注释】
徒:白白地。徒闭蓬门:徒然地关上了柴门。
频经:屡次经过。石火:石头上的火焰,比喻短暂。迁:迁移、转移。
唯:只是。人作鬼:人的死变成鬼魂。
念:想。那堪说:怎能说得出口。
随缘:任凭缘分。须自怜:应该自己感到可耻。
回瞻:回顾。郊郭外:城外郊外。古墓犁为田:指城郊的坟墓都被翻耕成了农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首句“徒闭蓬门坐”,描绘了诗人闭门苦思的场景。蓬门,是指简陋的茅草房门,这里形容诗人所处的环境简陋,无法与人交流。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次句“频经石火迁”,诗人用石火来比喻人生的短暂,指出人生如同石头上燃烧的火焰,转瞬即逝。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第三句“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诗人感叹世间的人死后都成了鬼,而那些高洁如鹤的仙人却难觅其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们道德沦丧、追求名利的现象的不满和担忧。
第四句“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诗人感叹世事如此,实在难以启齿,不如随缘度日,自怜自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第五句“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诗人回顾城郊的墓地,那些曾经被埋葬在坟墓里的人们,如今却被翻耕成农田。这句诗揭示了社会变迁和人性的扭曲,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现实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