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
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
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
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

【解析】

此诗写送别,但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送别的气氛。“青门烟野外”,点出地点,为送别的场景作铺垫;“渡浐送行人”,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使送别的场景更为真切。颔联“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写景,生动传神地把送别时的情景刻画出来。颈联“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是说水边有一块青色的石头,岸边长着绿色的野草(这两句诗中的“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都是虚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残波”“青有石”是实写,“幽草”“绿无尘”是作者想象的意境),渲染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离别之情做铺垫。尾联“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写惜别,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刻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示例:

早春浐水送友人

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

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

译文:

长安城的南门郊外一片烟雾蒙蒙,我乘船来到灞桥,去送别远行的客人。

河边鸭子悠闲地躺着,沐浴春风,池塘边的柳树枝头已经挂满了新绿的柳条,春天的气息已经十分浓烈。

水边有一块青色的石头,岸边长着绿色的野草(这两句诗中的“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都是虚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残波”“青有石”是实写,“幽草”“绿无尘”是作者想象的意境),渲染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离别之情做铺垫。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型的景物描绘,来表现这种情感。

首句点明地点是长安城的南门郊外,为下文写送别作了铺垫。第二句交代时间和人物——作者正在渡浐河送行友人。“渡浐”二字表明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春天,而春天正是灞桥送别最为常见的季节。第三、四句是对灞桥送别时景色的具体描写。“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这里,“鸭卧”“鸠鸣”是实写,“溪沙暖”“社树春”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离别之情做铺垫。

尾联“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写惜别。杨柳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表示离别。这里,诗人借杨柳东风里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而“泪满巾”则是写别后的情感。诗人用“相看”一词表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表现出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语言平白如话,却能道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