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解析】
本题是一道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先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析,再进行整体的赏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把握诗的主旨,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得体性。
【答案】
译文:
没有原因就生出了知见(我),执著地求菩提(佛)。
心中存着一念悟,哪里会超过往日的迷误(我)?
自性的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进入祖师的门庭,茫然地在两头奔波(我)。
赏析:
首联“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此句表明了佛教禅宗所强调的一个观点:众生之所以迷惑不清,是因为有分别心、执著心。“起”字,表现了“起”之动。“知见”指见解、观念。“著相”即执著,指执著于一切现象。两句合起来说就是:无缘无故地产生了种种见解,执著于佛理来追求成佛。
颔联“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此句表明了佛教禅宗所强调的另一个观点:觉悟者只存“一念”,而那些执著于一切现象者却常常被迷惑。“情存一念”指执著于一切现象。“悟”指领悟、理解。“迷”指迷惑。两句合在一起说就是:存着一念就能觉悟(理解),哪能比过去更糊涂呢?
颈联“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此句表明了佛教禅宗所强调的第三个观点:觉悟者的本性是明澈如镜的觉源本体,而那些执著于一切现象者则如同流水一样,永远在不停地流动。“自性”指本性或本来面目。“源体”指本体或根源。“照”指反映。“枉迁流”指枉费心思、劳而无益地东奔西走。两句合在一起说就是:觉悟者的本性就像镜子一样明澈,而执著于一切现象的人却像流水一样永无止境地东奔西走,永远找不到归宿。
尾联“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此句表明了一个佛教禅宗中人对于修行的体会:如果一个人想修习佛法,就应该到师父那里去学,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各种教派。“不入”、“茫然”均指盲目地追求。两句合在一起说就是:不去拜见师父而盲目地追逐各种教派的人,只能使自己处于迷茫之中,无所适从。
整首偈诗通过对比修行者与非修行者的不同,阐明了“顿悟”与“渐修”两种不同的修法,并指出了其各自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