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
当年二八盛容仪,红笺草隶恰如飞。
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
谁道居贫守都邑,幽闺寂寞无人识。
海燕朝归衾枕寒,山花夜落阶墀湿。
强暴之男何所为,手持白刃向帘帏。
一命任从刀下死,千金岂受暗中欺。
我心匪石情难转,志夺秋霜意不移。
血溅罗衣终不恨,疮黏锦袖亦何辞。
县僚曾未知情绪,即便教人絷囹圄。
朱唇滴沥独衔冤,玉箸阑干叹非所。
十月寒更堪思人,一闻击柝一伤神。
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罢扫月仍新。
三尺严章难可越,百年心事向谁说。
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无玷缺。
诗句
- “妾家本住鄱阳曲” - 这句表明诗人的家族原住于鄱阳地区。
- “一片贞心比孤竹” - “贞心”表示纯洁而坚定的心,这里用孤竹比喻忠诚不移的心志。
- “当年二八盛容仪” - “二八”即女子二十左右的样子,形容年轻时的美貌。
- “红笺草隶恰如飞” - 红笺指书信,草隶指草书或隶书,形容书写速度快,如同飞翔。
- “尽日闲窗刺绣坐” - 整天坐在绣房中绣花,形容专心致志。
- “有时极浦采莲归” - 有时候去极远的地方(比如江边)去采莲。
- “谁道居贫守都邑” - 谁说贫穷就不能在都城的繁华中保持清雅?
- “幽闺寂寞无人识” - 在深深的闺房里感到孤独和寂寞。
- “强暴之男何所为,手持白刃向帘帏” - 描述了一位强暴男子的行为,他手持白刃攻击自己的闺阁。
- “一命任从刀下死,千金岂受暗中欺” - 即使生命可以任由刀下决定,也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欺诈。
- “我心匪石情难转”,志夺秋霜意不移。” - 表达了坚定的意志和情感,无法改变(非石)。
- “血溅罗衣终不恨,疮黏锦袖亦何辞” - 即使被刺伤也不后悔,即使沾满血迹也在所不惜。
- “县僚曾未知情绪,即便教人絷囹圄” - 县官甚至不知道我的情绪,就让我入狱了。
- “朱唇滴沥独衔冤” - 我独自承受着委屈和苦痛。
- “玉箸阑干叹非所” - 感叹为何要面对如此不幸的命运。
- “十月寒更堪思人” - 在寒冷的十月里思念远方的人。
- “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罢扫月仍新” - 形容自己虽然生活困苦,但仍要保持美丽和优雅。
- “三尺严章难可越,百年心事向谁说” - 即使有严厉的法令也无法阻止内心的渴望。
- “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无玷缺” - 只要有机会洗清冤屈,就可以看到光明的门扉;相信白玉没有瑕疵。
译文
狱中的妾,我的家族原来住的地方是鄱阳曲。我的心像竹子一样贞洁,就像孤竹一样坚强。当年的我,正值青春年华,红笺上写的字,就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迅速。
我整日坐在窗前绣花,有时候到江边去采莲。谁能想到我在贫困中坚守都城却无人理解。海燕归来的时候,夜晚的寒风让人感到寒冷;山花落下时,台阶上湿漉漉的。
那些强势的男人做了什么,竟然手持白刃向我的帘帐进攻。我宁愿一死也不愿受人欺负,金钱又怎能成为我的依靠呢?我的情感坚定不移,志向如同秋天的霜冻一样不可动摇。
我的鲜血溅在衣服上,我也不会感到悔恨;我的伤口粘在袖子上,我也无需再说什么。县里的官员们甚至不知道我心中的苦楚,就直接把我关进了监狱。
她只能独自忍受着冤屈的痛苦,她的嘴唇不停地滴落着泪水。她的眼泪不停地流淌,但她还在叹息自己的处境。她在寒冷的冬天思念着远方的人,听到柝声就感到伤心。
她的发髻不再梳妆,云发已经散开了;她的眉毛不再画过,月亮依然明亮。法律的严苛不能越过,我百年来的心愿又能向谁倾诉呢?
但是等到真相大白,我才能见到公正的审判,那时我才能真正相信,白玉是没有瑕疵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妾的视角讲述了她的遭遇和心路历程。语言简练而充满情感,反映了她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及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高洁品质与顽强精神。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孤竹”、“秋霜”、“白圭”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整体而言,该诗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独立的强烈意志和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