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要点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铜雀台怨”“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要求考生既要理解诗意又要把握诗句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概括总结。解答此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注意要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意境;分析诗中的手法。

(1)

首联“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这两句写昔日宫廷中歌声悠扬,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今却无人歌唱,无人演奏。诗人用一“绝”字,既表现了宫中乐工们的寂寞无欢,又暗示出了他们悲凉的心绪。“箫筝不响歌喉咽”一句,是写音乐声停歇,歌声不再,也暗含着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2)

颔联“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这句是写当年皇帝身边最得意的宝剑,如今失去了往日的锋利,失去了当年的光泽,而那把古琴虽然还存,但琴弦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彩了。这两句通过描绘物象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感慨。“沉”“灭”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宝剑与琴失去昔日的光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3)

颈联“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这两句是说玉砌台阶空寂冷落,月光照着曾经欢乐歌舞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

(4)

尾联“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这两句是说当年歌舞升平的人们现在都已经不在了(都已逝去),只留下一些残骸,就像今天这些凄凉的人一样。诗人在这里以西陵作为代称,表达了自己对那些曾经歌舞升平的人们深深的怀念之情。

(5)

全诗在结构上由远及近,由过去到现在,层层深入,感情由低沉转入高昂。诗人借古讽今,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往事的留恋之情。

【答案】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