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花随尽,其如自是花。
从来说花意,不过此容华。
明月易亏轮,好花难恋春。
常将花月恨,并作可怜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内容、手法、语言特点、情感与主旨等,然后回归诗歌本身,看其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最后还应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篇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分析。“春尽花随尽”意思是春天过去,花儿也凋谢,这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自是花”“此容华”意思是既然花是自然的花,那么它也是人世间的花,人世间的花朵也是自然的花朵,所以不必为它的凋零而惋惜。“明月易亏轮”“好花难恋春”两句写景中蕴含哲理:月亮容易亏缺,但月亮有圆也有缺;好花难以留恋春天,但好花也有盛衰更替的时候。“常将花月恨,并作可怜人”的意思是我常把花的凋零和月儿的亏缺当作遗憾,并以此怜惜起人来。诗人以花喻人,以花之落寞暗比自己的身世遭遇,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之情。
【答案】
译文:
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凋谢了,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人世间的花朵,也是自然的花朵,所以不必为它的凋零而惋惜。
月亮容易亏缺,但月亮有圆也有缺。
好花难以留恋春天,但好花也有盛衰更替的时候。
我常把花的凋零和月儿的亏缺当作遗憾,并以此怜惜起人来。
赏析:
《春日》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作者任国子监博士时。当时,作者在京师长安任职,正值春光明媚,百花竞放的季节。然而,由于他长期困守书馆,无暇出游观花赏景,于是借春花春月之美好,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的寂寞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