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馆饶嘉致,幽人惬所闲。
筱风能动浪,岸树不遮山。
啸槛鱼惊后,眠窗鹤语间。
何须说庐阜,深处更跻攀。
【注释】姚氏:人名。嘉致:美好景色。惬(qiè):满足。筱(xiǎo)风:细风。动浪:摇荡水面。岸树不遮山:岸上树木不遮挡山峰。啸槛(xiào jiàn):《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献之一生好鹅鸭,曾于竹下悬一大金笼,使诸吏守之。每有飞鸟入笼,则投以食物,故其笼中常养鹅鸭数十头,号曰“鹅群”,或呼为“雁群”。后因称鹅鸭为“雁群”。何须说庐阜:何必再说那嵩山的鹿阜寺呢。庐阜:即嵩山鹿阜寺。跻攀:登山攀登。
【译文】
这池馆景色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幽居之人,在此自得其乐。
细风吹拂着水面,波浪轻轻摇晃,岸边的树木也遮挡不住山峰。
我倚着栏杆观赏水中的游鱼,它们被我的啸声惊动了;
而窗前的白鹤则发出悠扬的鸣叫,似乎在和我交谈。
这里无需再说什么嵩山的鹿阜寺,它位于深处更加值得一登临。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诗。诗中的“姚氏池”是作者的别墅。作者对这座别墅十分赞赏,并作此诗。
开头两句赞美别墅的美景。首句先点题,写池馆环境之美,次句写主人在此闲适之情。“嘉”,美好;“惬”,满足。“饶”字写出了池馆的景色之美,也表明作者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嘉致”才显得分外可爱。“幽人”指隐居的人,“惬所闲”说明在这里可以尽享幽静、闲适的生活。
三、四句描绘池馆四周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筱风”、“浪”、“岸树”、“山”,这些名词都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筱风”是细细的风,“动浪”是指风儿吹动着水面上的涟漪,“岸树”是靠水的树,“不遮山”则是说树虽靠近水边,但并不阻挡远处的山峰。
五至八句描写池塘中的游鱼和栖息在窗边的白鹤,表达了作者与物为友、与自然为伴的惬意生活。“啸槛”,指倚在栏杆旁大声呼喊,引起水中游鱼的惊动;因为作者大声呼叫,所以池中的游鱼受到惊吓;游鱼受到惊吓,就纷纷跳出水面。“眠窗”,指卧在窗前,此处形容窗内白鹤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在酣睡一样;白鹤的叫声像在跟作者对话,让作者觉得十分有趣。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将池中的游鱼和窗前的白鹤描绘出来,表现出他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之情。
九至十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感叹之余,又进一步思考起为什么自己要选择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居住呢?最后一句回答了他:“何必再说那嵩山的鹿阜寺呢?它位于深处更加值得一登临。”诗人之所以选择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居住,是因为这里的山水之美足以让人陶醉,而不必再去提及其他地方的美丽景观。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