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少封事,闲居方屏喧。
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第一首
圣代少封事,闲居方屏喧。
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注释:在圣代,由于很少有封事缠身,所以可以悠闲地居住,远离嘈杂的世界。夜深了,寒气透出窗外的宫阙,秋意浓重,月光洒满院落。山中的鸟儿栖息于屋檐之上,水中的水萤在洞门之间穿梭。虽然没有人看见这宁静的景色,但是我却独自在这里畅饮美酒,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庭院中的闲适生活。首联以“圣代”点明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因少有封事而得以悠闲度日的心境。颔联则通过“漏寒”、“木落”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景。颈联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山鸟和水萤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祥和的氛围。尾联以“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珍视,也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首
闲居无一事,时听山鸟啼。
涧底修篁茂,窗前一径低。
石渠流碧玉,沙路隐鸣鸡。
寂寥芳树远,空翠扫晴迷。
注释:在这闲暇无事的时光里,我常常静坐聆听山鸟的啼叫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涧边的竹林郁郁葱葱,仿佛是绿色的海洋;而我眼前的小径又显得如此低矮,仿佛是通往天堂的道路。石渠流淌着碧绿色的玉石般的泉水,沙路上隐约传来鸡鸣声。远处的树林寂静而遥远,空翠如雾般弥漫,将整个天空都笼罩其中。
赏析:此诗展现了诗人在闲暇之际的悠然自得。首联直接点明自己的心境——无事可做,只能聆听山鸟的歌声。颔联则通过描绘涧底竹林的茂密以及窗前小路的低矮,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颈联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通过“石渠流碧玉”和“沙路隐鸣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远处的鸡鸣声。尾联以“寂寥芳树远,空翠扫晴迷”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赞赏,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迷人,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三首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注释:山鸟停歇在屋檐之上,水中的水萤在洞口闪烁。虽然没有人看到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景致,但我却在林间自斟自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时光。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黄昏时分的闲适生活。首联以“山鸟宿檐树”起兴,描绘了山鸟栖息于屋檐之上的情景;“水萤流洞门”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场景。颔联承接上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宁静美景的独享和欣赏。颈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虽然没有人看到这份美景,但诗人却在林间自斟自酌,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闲暇时光。尾联以“林下自开尊”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美景的珍惜,也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情趣。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生动地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的宁静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第四首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无人见清景,林下自开尊。
注释:山鸟停在屋檐之上,水中的水萤在洞口闪烁。虽然没有人看到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景致,但我却在林间自斟自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时光。
赏析:此诗延续了前三首的主题,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黄昏时分的闲适生活。首联继续以自然景象为画面,描绘了山鸟和水萤共同构建的美丽画面。颔联则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场景的独特之处,即尽管无人欣赏,但诗人却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并自我陶醉。颈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虽然没有人看到这份美景,但诗人却在林间自斟自酌,尽享其乐。尾联以“林下自开尊”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美景的珍惜,也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情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生动地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的宁静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