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闽州道,驱羸落照间。
投村碍野水,问店隔荒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诗人正在赴任途中,途经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境内。“遇新雪”是说在旅途中遇到了新下的雪。

首句“古木闽州道”,是说在闽州的大道上,有一片古老的树林。“驱羸落照间”是说在夕阳的余晖中,那瘦弱的马匹被拉走的情景。“投村碍野水”是说村庄在溪流边被遗弃了。“问店隔荒山”是说询问一家店铺在荒凉的山谷里。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写自己行役途中的见闻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全诗以“遇新雪”为题,却未明写雪景,而是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景物来表现雪景。首句用“古木闽州道”来渲染旅途的孤寂,“驱羸”则描绘出一幅暮冬日落时赶马归家的景象,而在这暮色苍茫之中,又突现出一片新降的大雪,使景色显得更为凄清。次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时分。“落照”二字把夕阳西下时的残阳余晖写得生动具体,同时也暗含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愁绪满怀。“羸”在这里指瘦弱的马儿,它被驱赶着回家去了,诗人似乎也感到一种羁绊和无奈。

“投村”三字承上启下,将前面所写的景物联结起来:傍晚时分,暮色苍茫之中,只见一片新降的大雪,而在这雪光映衬下,一个村落显得分外凄凉;“碍野水”三字写出了这新降的雪对溪流的影响。“溪流本是平缓流动的,现在因积雪而变得湍急起来,所以诗人说‘碍’”。

最后两句写“问店”。由于天色已晚,加上雪光映照,所以诗人无法辨认出前方的道路,只好停下来问路。“隔荒山”三字既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与前面“投村碍野水”相呼应,表现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但其中所包含的意境却是相当丰富的。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思。同时,诗人在写作手法上也很有特色,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朴素的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