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
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
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
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手法、结构等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大意,然后分析手法以及艺术效果,最后指出情感或主题。

本题中,第一句“久住巴兴寺”,点明送别的地点,也表明与知兴上人相识已久;第二句“如今始拂衣”,表明离别的原因;第三句“欲临秋水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第四句“不向故园归”,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第五句“锡挂天涯树”,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知兴上人的行踪飘忽不定;第六句“房开岳顶扉”,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知兴上人高远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晨时分,在广阔的大海上,晨雾缭绕,太阳初升的情景,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全诗意境开阔雄浑而又清丽俊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答案】

送知兴上人

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

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

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

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译文:

我长久居住在巴兴寺,今天才离开。

我想在秋天里与你分手,却不想回你的故乡。

我把寺庙中修行用的锡挂在了远方的树枝上,把山巅上的茅屋打开,让你能看到那无边无际、浩瀚的大海,早晨的雾气渐渐散去,太阳从大海升起。赏析:

首联两句写诗人与知兴上人相处之久,离别之际的心情。久居巴兴寺,意味着诗人与知兴上人相交往已非一朝一夕,因此这次别离就格外令人感伤。“久住”与“始拂衣”两词,一为时间之长短,一为动作之轻重,都表现出诗人与知兴上人情谊之深。

颔联两句描写与知兴上人的分别场景。“欲临秋水别”既指临别时的景色,又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不向故园归”则进一步说明诗人不愿回到故乡去的意思。

颈联两句写诗人送别知兴上人后自己的感受与所处的境地。“锡挂天涯树”是说知兴上人修行用的锡器挂在了遥远的树梢上;“房开岳顶扉”则是说诗人自己在山顶开了一间茅屋,准备在此居住修行。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知兴上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状态,也写出了诗人自己高远的志趣。同时“天涯树”“岳顶扉”等词语也增加了诗作的艺术性,使其更富有韵味和美感。

尾联两句写诗人送别知兴上人后所看到的景象。“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的意思是说站在山顶向下看,可以看见辽阔的海边,海面上薄雾弥漫;而随着太阳冉冉升起,薄雾逐渐消散,海面上一片光明。这里的“千里晓”、“霜海”都是写景,但都蕴含诗人的情感,即对知兴上人的思念与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