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以下是对《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赏析:

  1. 逐句释义
  • 岸凿青山破:形容新开挖的岸边破坏了原本的山形。
  • 江开白浪寒:江水开阔,带来阵阵清凉。
  • 日沉源出海:太阳下山,光线映照在海面上。
  • 春至草生滩:春天到来,滩涂上的草开始生长。
  • 梓匠防波溢:匠人防止波浪溢出堤坝。
  • 蓬仙畏水干:仙人畏惧水干。
  • 从今疏决后:从此之后,水流畅通无阻。
  • 任雨滞峰峦:任由雨水停留在山岭之间。
  1. 译文
  • 不侵南亩务:不侵犯农田的耕作。
  • 已拔北江流:已经将北江的水引走。
  • 涪水方移岸:涪水已经开始移动到新的岸边位置。
  • 浔阳有到舟:九江郡(浔阳)有船只到达。
  • 潭澄初捣药:潭水清澈,可以清洗药材。
  • 波动乍垂钩:水面波纹荡漾,好像鱼儿正在垂钓。
  • 山可疏三里:山丘可以疏散到三里以外。
  • 知历亿秋:知道经历了亿万年的时光变迁。
  1. 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变化,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与自然更迭的主题。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 艺术手法: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破”字形象地描绘了岸边的新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规律的思考。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反复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