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
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
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
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寄毗陵彻公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

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

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

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注释翻译及赏析:

  1.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依靠寺庙度过时光,看着落叶)
    贾岛(769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阆仙”,号“碣石散人”。他的诗作以简洁明快、清新自然著称,被誉为“诗鬼”。此诗通过描绘僧人在寺庙中度过的时光和对落叶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岁月流转的无奈。

  2. 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清晨时分,树叶上的霜已经凝结)
    诗句中的“早讲”暗示了早晨的景象,而“林霜在”则形象地描绘了霜冻覆盖的树木。这里的“孤禅”指的是僧人独自修行的情景,“隙月残”则形容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进来,显得有些残缺不全。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又稍带凄凉的画面。

  3. 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寺庙外的井水与潮水的声响被远处的钟声所掩盖)
    此句描述了寺庙外的自然景象。“潮浪远”表明海水涨潮时水流声很遥远,而“钟与角声寒”则描绘了寺内钟声与号角声在寒冷天气下的凄凉感。这种声音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漠。

  4. 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已经有了南下游览的计划,谁还能说拜访礼节很难呢?)
    这里提到的“南游约”指的是贾岛计划中的一次南行之旅。而“礼谒难”则是在强调拜访他人的困难和不易。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计划和他人的看法,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旅行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礼教束缚的不满。

《寄毗陵彻公》这首诗通过对贾岛个人经历的描述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捕捉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