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简尝持宪,黄图复尹京。
能标百郡则,威肃一朝清。
典秩崇三礼,临戎振五兵。
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
解析及赏析
第一句:故太常卿赠礼部尚书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
- 白简: 这里指的可能是李公生前使用的笏板,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曾持宪: 表示曾经担任过司法官员,掌管法律和公正。
- 黄图复尹京: 黄图可能是指黄色的封皮,意味着再次被任命为京城的官职。
第二句:能标百郡则,威肃一朝清
- 能标: 有能力或才干,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 则: 表示条件、标准。
- 威肃: 威武严肃,形容治理有方,秩序井然。
- 一朝: 一天,特指某个时间点。
- 清: 清廉,公正无私。
第三句:典秩崇三礼,临戎振五兵
- 典秩: 指官职的级别和等级。
- 三礼: 古代重要的典籍《周礼》、《仪礼》、《礼记》,这里可能指的是李公在任期间重视礼仪制度,维护社会公正。
- 临戎: 指处理战争事务,显示军事才能。
- 振五兵: 指指挥五军,展示军事力量和领导能力。
第四句: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
- 更闻: 听说,表示从别人那里得知或听到。
- 传世业: 传下去的事业,指李公一生致力于公共事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才子: 指有才华的人。
- 有高名: 名声卓著,受到尊敬和赞誉。
译文
- 白简曾经执掌法律,黄图再次担任京城的官员。能胜任百郡的领导,一时令朝野肃然。精通礼仪,治理有方,彰显威严与清明。
- 职务尊崇于古代三礼,临战之时振臂一呼,五军齐发。更有传说其传世之业,才华横溢之人,享有崇高声誉。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李公的政治成就及其个人品格,展现了一位官员的理想形象。诗句中的“能标百郡”表达了李公的治国能力,而“威肃一朝”则体现了其治理时的严明与高效。此外,诗中也提及了李公对文化的贡献,如“典秩崇三礼”,显示出他不仅关注政务,也重视文化教育。最后两句“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突出了李公的卓越成就和广泛的赞誉,表明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体而言,此诗是对李公生平与成就的颂扬,也是对古代官员理想的一种理想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