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诗句释义:

  1.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 - 这句话表达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如同宝玉隐藏在石头中,珍贵而不易被发现。
  2. 山有玉兮隐其间 - 进一步强调了宝玉的稀有和珍贵,就像藏在深山之中,不为人所注意。
  3. 今则石为错,玉为环 - 现在的宝玉已经被雕琢成各种首饰,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之美。
  4. 环亦献兮君解颜 - 这些经过加工的宝玉被献给君王,使得君王面带笑容,享受着珠宝带来的快乐。
  5.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 - 这里可能是指将宝玉与日常之物(如生刍、郤桂)相提并论,表示宝玉虽珍贵,但不如这些日常之物来得实在或亲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讽刺。
  6. 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 诗人感叹自己辛苦奔波却一无所获,只能在异乡悲伤地哭泣。这里的“荆蛮”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异乡之地。

译文:

昔日的宝玉藏匿于山石之中,如今却被雕琢成珠宝,奉献给君王以取悦他的笑容。我与那些平凡的物品相比,不禁感到遗憾。难道我们辛苦奔波只是为了这些东西吗?我们只能在这异乡孤独地哭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与现代宝玉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和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从“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到“今则石为错,玉为环”,诗人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宝玉价值的贬值。通过将宝玉与生刍和郤桂相比,诗人批评了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装饰。最后一句“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谓追求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