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
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
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
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
【注释】
蜀江:四川的江流。吊:悼念,哀悼。
孟子:指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孟子。良策:好的谋略。惜哉:可惜啊!今而:如今。徒将:空有,徒然。心体国:以自己的心意为国家着想。体:体会;体察。道消时:道德衰败的时代。
折槛:折断栏杆,指杀身成仁的行为。沈湘:相传为湘妃哭舜之处。何足悲: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苍苍:茫茫一片。无问处:无处可问。
烟雨:指细密的烟云和连绵不断的雨雾。遍江蓠:弥漫在江中,遍及江水两岸。
【赏析】
《蜀江有吊》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写自己虽想报效国家,却因不识时务而感到惋惜;后半部分写自己虽知报国之道,却不被世人接受,只好寄情山水,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邃,富有现实意义。
首句“蜀江有吊”,点明诗题中的“吊”字,表明这是一首咏叹之作。接着第二句紧承“吊”字展开,说如果像孟子那样的好主意能够实现,现在也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哀伤了。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提出了“仁义”的主张,并希望各国君主能采纳他的治国方案,推行“仁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实施,因而发出了“惜哉今已而”的叹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孟子所处时代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遗憾。
第三句“徒将心体国”,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里的“心体国”是指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大事的意思。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感到欣慰,反而觉得“识道消时”是一种悲哀。这里的“道”指的是儒家的治国之道,“消时”则是指这个道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芒,变得暗淡无光了。这种悲哀源于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也源于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四句“折槛未为切”,“折槛”是指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不忍见秦王灭六国的野心得逞,于是用匕首刺杀了秦王,但他并没有成功地阻止秦国的扩张。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虽然想要采取行动,但却没有勇气面对强大的敌人。而“沈湘何足悲”一句则与前一句相呼应,表示自己的行动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却不是不值得悲伤的事情。这里的“沈湘”是指古代传说中的湘妃,她们为了爱情而死,但她们的爱情却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连死都显得如此美丽。因此,即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得不到理解,也应该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感到悲伤。
最后两句“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则是对整个诗歌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苍苍”是指茫茫一片的烟雾,象征着迷茫和困惑;而“无问处”则是指无法找到答案的地方,意味着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烟雨遍江蓠”则是指烟雾笼罩着江边的景象,让人看不到前方的道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同时,这也是一种无奈和无力感的表现,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不仅是一首咏叹之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