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
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
注释:
卷末偶题三首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组诗。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名利淡泊、追求真理和人生境界的高远。诗人用“一卷疏芜一百篇”比喻自己的学问和见识,表达了不愿因名利而忘却初心的决心。第二首诗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在岳阳楼上题诗的情景和内心的感慨。第三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没有达到功业巅峰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卷末偶题三首》这首诗是郑谷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诗人在年轻时曾侍奉皇命出行,但在岳阳楼上却敢于题诗,这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由的追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功名的失落,诗人感到自己已经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感到迷茫和无助。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理和真理的追求不懈的精神。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他的创作风格。同时,它也启发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