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已伤骨,更带竹声吹。
抱疾关门久,扶羸傍砌时。
无生即不可,有死必相随。
除却归真觉,何由拟免之。

【赏析】

《秋兴》(其一)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秋风已伤其骨,更加吹竹声而悲;后四句写抱疾关门、扶羸傍砌,以喻自己病重难起;结句表明了生死相随的人生观。这首诗在艺术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感以及深邃的人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秋风已伤骨”,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出题意。秋风萧瑟,天气转凉,使人感到寒凉和不适,所以“伤骨”。秋风本为天地间的正气,但当它来临时,人却感到阵阵寒凉,因此说“伤骨”。“更带竹声吹”,秋风虽令人感到寒凉,但同时还能吹动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又是一种清冷的感觉。秋风与竹声相结合,给人带来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感受。这种复杂性在于秋风既令人产生寒凉之感,又给人以清冷之感,还可能引发人对于生命、自然等更为深刻的思考,使人心旷神怡,感慨良多。

“抱疾关门久”,颔联写诗人长期卧床不起,闭门不出的情况。诗人因病卧床不起,只能关上门在屋里休息。他长时间躺在床上,不能自由行动,生活十分不便。然而,这并不能使他从病中解脱出来,反而让他更加痛苦。因此,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与无奈之情。

“扶羸傍砌时”,颈联写诗人在病榻上依靠拐杖,慢慢地走到墙壁旁休息。这一动作描绘出了诗人孤独、无助的状态。诗人在病榻上无法自由活动,只能依靠拐杖慢慢地走动,这种状态让人感到非常凄凉和无助。因此,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哀之情。

“无生即不可”,尾联写诗人面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活着的生命,那么他就无法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因此,他对于生命的珍视和追求非常强烈。然而,他也明白,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是无法逃避的。因此,他对于死亡的态度比较坦然。他认为,无论生死如何变换,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都无法改变。但是,这也意味着他必须接受现实,面对自己的死亡。

“有死必相随”,尾联总结前面的论述,表达诗人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态度。诗人认为,无论生死如何变换,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法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害怕或排斥死亡。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死亡,接受它的到来。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除却归真觉,何由拟免之”,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态度。诗人认为,除了归真之外,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摆脱死亡带来的痛苦。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