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注释】:

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三载:指三年时间。羊公,即羊祜,历任荆州、益州等地方长官,以政治清明、爱民著称。

堕泪:流泪。此道:这里指治国之道。

兵火:战争之火。文缺:文字残缺不全。此句意为战火烧毁了石碑上的文字,使后人难以理解其意。

江云触藓滋:江水冲刷着苔藓滋生。此句意为江水侵蚀着古老的石碑,使其变得面目全非。

疮痍:创伤、伤痕。这两句意为国家遭受战争的创伤,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借咏怀古事,感慨时事,抒发自己对国难的深深忧虑之情。

第一句“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诗人首先提到“羊公”,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的治政有方,深受民众的爱戴。接着诗人又提到了“岘首碑”,这是一块镌刻在岘山上的石碑,上面记载着羊公治理荆州的事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羊公在任内为政廉洁清明,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支持。而那块千年历史的石碑,见证了羊公的政绩与贡献。

第二句“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还有谁人在此时此地会落泪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因为羊公已经不在了,他的故事也已经成为了历史。然而,羊公的政绩与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人,使得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也会感到悲痛和失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羊公政绩的评价和对其精神的怀念。

第三句“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战争不仅烧毁了文献典籍,也破坏了国家的基础设施;江水冲刷着石碑上的字迹,使得它们变得残破不堪。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第四句“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诗人再次强调了战争对人民的苦难。那些无助的百姓们,只能抬头望着天空,期待着和平的到来。而国家则到处都是战争的创伤,让人感到心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怒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羊公政绩与精神的怀念、对战争破坏的描绘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