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
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
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七十作
诗句释义:
“七十”指的是人到七十岁时,这里可能是指人生或生命的某个阶段。
译文:
七十岁的人已经活了七十年,到了百岁,总共经历了三十个春天。
注释及赏析:
- 注释:“七十”指的是人到七十岁时。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人生七十年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
翻译:
- The person reaching the age of 70 has lived for 70 years; by reaching 100 they have experienced a total of 30 springs.
第二句(去百岁…无因):
诗句释义:
“去百岁”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计算,还有一百岁。
“都来三十春”表示在这之后的时间里还会经历三十年的春季。
译文:
离开百岁,只剩下九十一年,还要再经历三十个春天。
注释及赏析:
- 注释:“去百岁”指的是从现在开始到一百岁的时间。
- 注释:“都来三十春”意味着在剩余的九十一年中,还会再有三十年的春天。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
翻译:
- After leaving one hundred years, there are still ninety years remaining to live, and then more than thirty springs.
第三句(纵饶生得到…死无因):
诗句释义:
“纵饶”是假设条件,意为“即使”。
“生得到”指的是活着时有机会得到。
“终免死无因”则是说最终避免死亡的原因是没有原因的。
译文:
即使活着能够到达那里,最终也避免不了死亡的原因。
注释及赏析:
- 注释:“纵饶”是假设的条件。
- 注释:“生得到”指的是活着的时候有机会。
- 注释:“终免死无因”表示最终避免死亡是没有原因的。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人们对于死亡不可避免的认识,以及在追求生命中所追求的事物时的无力感。
翻译:
- Assuming that if one survives to the place of living, one can still avoid death without any reason.
第四句(密理方通理):
诗句释义:
“密理”指的是秘密的道理或真理。
“方通理”则是指开始明白这些道理或真理。
译文:
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领悟那些隐秘而深邃的真理。
注释及赏析:
- 注释:“密理”指代的是深奥的道理或真理。
- 注释:“方通理”意味着开始明白这些道理或真理。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追求,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理解世界。
翻译:
- Only through deep thinking can one grasp the secret truths that are obscure and profound.
第五句(栖真始见真):
诗句释义:
“栖真”指的是隐居、修行。
“始见真”则是开始看到了真实的自我或事物的本质。
译文:
只有在隐居并修行时,人才能找到真实自我的本质。
注释及赏析:
- 注释:“栖真”指的是隐退修行的行为。
- 注释:“始见真”意味着开始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或事物的本质。
- 赏析:这句话传达了对内心真实和本质的探求,以及通过独处和内省来实现这种理解的重要性。
翻译:
- To find the true self or the essence of things, only through retreat and practice can you truly see them.
第六句(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诗句释义:
“沃洲”和“匡阜”都是地名,分别指中国历史上的两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访客。
“几劫不迷人”表示在这些地方修行的人,几乎不会被世间的诱惑所迷惑。
译文:
作为道家修炼者的我在沃洲、匡庐等地修行,几乎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
注释及赏析:
- 注释:“沃洲”和“匡庐”是道教名胜,位于中国。
- 注释:“客”指的是修行者或游客。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道观中远离尘世喧嚣,保持内心清净的决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