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征人说,呜呜何处边。
孤城沙塞地,残月雪霜天。
会转胡风急,吹长碛雁连。
应伤汉车骑,名未勒燕然。
【注释与赏析】
角:这里指胡笳。古代北方民族以吹奏乐器为号,故称角声。
闻说征人说,呜呜何处边:听说有从北方来的使者,他们吹着胡笳,发出呜呜的响声,这声音传到了边塞之外。征人,指北朝的使臣。“闻说”,是听别人说,“征人”即北国使节之意。“闻说”,是听说的意思。“征人说”,是说从远方传来了使节的消息。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呜呜”,形容胡笳声。“何处边”,即在何处边陲。“何处”、“边陲”都是指边关或边疆一带。
孤城沙塞地,残月雪霜天。
孤城,指边塞上的一座孤城,即玉门关。“孤城”,指边塞上的一个孤零零的城池。“沙塞”,即沙漠。沙漠地带荒凉,所以称沙塞。“残月雪霜天”,即残破的月亮和寒冷的霜冻的天气。“残月”,即残缺的月亮,指月光不完整的夜晚。“雪霜天”,即寒冷的、霜冻的天空。“残月”、“雪霜”都是描写天气的词语。
会转胡风急,吹长碛雁连。
会转,即忽然间。“胡风”,即北风。“胡风”二字既指风的发源地,又兼代胡人,暗指北方民族。“急”,即突然变得猛烈起来。“长碛”,即长河沙碛。碛,是沙石堆积而成的地面。“长碛”,即长长的沙洲。“雁连”,即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去。因为胡风吹起,所以雁群飞向远方。“应伤汉车骑”,即应该让汉朝的车骑感到伤心。“车骑”,指将军、骑士等骑马作战的军队。“名未勒燕然”,即名声没有能够刻在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上。“勒”,即刻记。燕然山,在今内蒙古杭爱山西段。
赏析: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写戍边将士在边庭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悲愤。
第一首的前两句“闻说征人说,呜呜何处边”,写的是从北国传来了使节的消息,而使节们却只能吹起悲壮的胡笳,发出呜呜的哀鸣,这是边关将士听到的最凄惨的消息,也是最令人伤心的一件事。
第二首的前两句“孤城沙塞地,残月雪霜天”。描绘的是边关孤城、荒寒边塞的景象,表现了战士们的艰辛生活和恶劣的环境。后两句“会转胡风急,吹长碛雁连”则写出了胡风突起,大雁成群结队地向远方飞去,暗示着战争的来临和战事的紧急。
最后两句“应伤汉车骑,名未勒燕然”,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对英雄们的惋惜之情,同时表达了战士们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愿。
这两首诗都充满了浓郁的边关气息和强烈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他们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