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此栖心过十冬,今来潇洒属生公。
檀栾旧植青添翠,菡萏新栽白换红。
北面城临灯影合,西邻壁近讲声通。
不知门下趋筵士,何似当时石解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曾此栖心过十冬,今来潇洒属生公。(第一联)
曾在这里长时间地居住和思考,过去已经过了十个冬天,现在来到这里感到格外轻松自在,这归因于我遇到了一位名为生公的高僧。
檀栾旧植青添翠(第二联)
那棵檀栾树已经长了十年,它的叶子更加绿了,增添了生机。
菡萏新栽白换红(第三联)
荷花刚种下,白色的花苞已经变成红色的花瓣。
北面城临灯影合,西邻壁近讲声通。(第四联)
北边的城墙上灯光映衬着影子,西边的墙壁上可以听到讲经的声音。
不知门下趋筵士,何似当时石解空。(末联)
不知道门下的僧人是否像当年那样,在石座上闲坐听讲,那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旧居时的感慨。首联表达了他曾经长时间地居住和思考,然后来到这个地方,感到特别轻松自在。这种变化是由于遇到了一位高僧——生公。第二联进一步描述了这个环境的美好,提到了一棵已经长了十年的檀栾树,它的颜色变得更加绿意盎然,以及新种的荷花颜色的变化。这些描述都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灯影”和“讲声”的描绘让人联想到夜晚时分的寺庙生活,而“门下”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人或修行者。末联则通过对比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平静生活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