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兵阻复南还,因寄荆州病掩关。
日月坐销江上寺,清凉魂断剡中山。
披缁影迹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闲。
多谢扶风大君子,相思时到寂寥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其语言特点。然后根据选项要求,分析其与诗句的关联度作答。
“北游兵阻复南还,因寄荆州病掩关”,首句交代了诗人此次北游的背景:由于战乱,他只得回到故乡。次句“因寄”二字表明是寄给友人的。“荆州”指今湖北江陵一带地区;“荆门山”在荆州境内;《晋书.陶侃传》中记载,陶侃“镇武昌,常以军事纠合,或问其计,侃曰:‘南方资金谷米非有数年,不能自供。’乃开仓赈穷乏。”可知,陶侃在荆州时经常救济百姓;“病掩关”三字透露出他此时身染重病。
“日月坐销江上寺,清凉魂断剡中山”,前句描写的是诗人日夜为战事忧心,以致连江上的寺庙都显得黯然失色,连佛光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后一句“清凉”指佛光,“魂断”是极度悲苦的意思。《文选.张协<杂诗>》:“高堂枕清水,此室良悠哉。……禅居既已远,形役岂能来?”刘桢《赠黎阳司马》:“登高望所思,北望凉风亭。亭亭西岳阴,日落观精诚。”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披缁影迹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闲。”“披缁”指佛教徒受戒出家。“僧影”“僧迹”都是佛教徒的形象,“藏拙”意为掩盖自己的缺点,“向闲”即趋向于清闲。“多谢扶风大君子,相思时到寂寥间。”“扶风”是地名,位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南。据《汉书.地理志》,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分右扶风置左扶风,治所在杜陵。后称长安附近的京兆地区为京畿,又称左辅,左辅之地称为左扶风。可见,“扶风大君子”是指友人。诗人在诗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北游兵阻复南还,因寄荆州病掩关。
日月坐销江上寺,清凉魂断剡中山。
披缁影迹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闲。
多谢扶风大君子,相思时到寂寥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诗人此次北游的原因——因战乱而不得不回到故乡,次句说明这次北游是暂住不久,因为战事阻隔又只好回到故乡。“寄荆州病掩关”,点明送别友人的地点和原因。“荆门山”在荆州境内;《晋书.陶侃传》中记载,陶侃“镇武昌,常以军事纠合,或问其计,侃曰:‘南方资金谷米非有数年,不能自供。’乃开仓赈穷乏”。可知,陶侃在荆州时经常救济百姓;“病掩关”三字透露出他此时身染重病。
第二句“日月坐销江上寺,清凉魂断剡中山”,前句描写的是诗人日夜为战事忧心,以致连江上的寺庙都显得黯然失色,连佛光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后一句“清凉”指佛光,“魂断”是极度悲苦的意思。《文选.张协<杂诗>》:“高堂枕清水,此室良悠哉。……禅居既已远,形役岂能来?”刘桢《赠黎阳司马》:“登高望所思,北望凉风亭。亭亭西岳阴,日落观精诚。”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第三句“披缁影迹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闲。”“披缁”指佛教徒受戒出家。“僧影”“僧迹”都是佛教徒的形象,“藏拙”意为掩盖自己的缺点,“向闲”即趋向于清闲。“多谢扶风大君子,相思时到寂寥间。”“扶风”是地名,位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南。据《汉书.地理志》,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分右扶风置左扶风,治所在杜陵。后称长安附近的京兆地区为京畿,又称左辅,左辅之地称为左扶风。可见,“扶风大君子”是指友人。诗人在诗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