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注释:

  1. 巾舄:指诗人的行装。
  2. 入蜀船:进入四川的船只。
  3. 洞庭烟:洞庭湖上的烟雾。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湖泊。
  4. 十二峰:峨眉山有18峰,这里指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5. 巫女:传说中住在山中的女巫。
  6. 林淅沥:树叶在微风中的沙沙声。
  7. 巴猿:巴山的猿猴。
  8. 月婵娟:明亮的月亮。
  9. 峨嵋雪:峨眉山的雪景。
  10. 融化:雪逐渐消失的过程,这里比喻为春雨。
  11. 锦川:美丽的河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将入蜀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即将离开家乡去四川的不舍之情。首句“巾舄初随入蜀船”,描绘了诗人踏上赴蜀之旅的情景,他的行李和鞋子伴随着他的船只进入了四川。第二句“风帆吼过洞庭烟”,则表现了旅途中的壮观景象,风吹着帆船驶过洞庭湖的雾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七千里路到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向何方,这可能象征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探索。第四句“十二峰云更那边”,则是对前面一句的回应,诗人通过观察远处的山峰与云端的景色,进一步加深了他的迷茫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他的思绪引向了四川的美景。第五句“巫女暮归林淅沥”,描述了一个女巫在傍晚时分返回山林的场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第六句“巴猿吟断月婵娟”,则描绘了一群巴地的猿猴在夜晚鸣叫,月光下的景色显得格外美丽。第七句“来年五月峨嵋雪”,预示着明年五月峨眉山上将会飘落雪花,为诗人带来惊喜。最后,第八句“坐看消融满锦川”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在春天来临之时,春雨能将大地洗得一尘不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李白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