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
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
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
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寄寻萍公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译文:
我听闻你常在湓城多处寄居,随时与我谈笑风生,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每当我回忆起那孤峰之巅,便心生归去之意;而面对这纷扰的世俗,我总想寻找一丝宁静与平衡。春天的万顷田野烟雾弥漫,细雨如丝,而到了秋天,寒浪翻滚,夕阳西下之时,窗前的景色更是别具一格。虎溪桥上,龙潭寺前,我们曾一起寻访古迹,那时我们踏雪而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在自然美景中的交往情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忙碌生活中仍保持高洁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喧嚣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则描绘了他们在高峰之上的孤独感,以及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决心与选择,体现了他们对超脱和坚守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景观,如“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这些自然景物不仅为诗歌平添了生动的画面感,也象征着他们情感交流的场所。此外,诗中还蕴含了对佛教出世思想的引用,如“虎溪桥上龙潭寺”,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纪念,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最后一句“曾此相寻踏雪回”更是点明了他们友谊的美好回忆,如同一场冬日的踏雪之旅,充满了温馨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寄托,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