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馆今正好,主人何寂然。
白莲方出水,碧树未鸣蝉。
静室宵闻磬,斋厨晚绝烟。
蕃僧如共载,应不是神仙。

【诗句释义】:

  1. 池馆今正好,主人何寂然。——池馆:指诗人居住的别墅;正好:景色宜人。主人:指诗人自己。寂然:寂静。
  2. 白莲方出水,碧树未鸣蝉。——白莲:指盛开的荷花。出水:从水面冒出来。碧树:绿色的树叶。未鸣蝉:没有蝉在树上鸣叫。
  3. 静室宵闻磬,斋厨晚绝烟。——静室:安静的屋子。宵:夜晚。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钟,用石头制成,中间空,可以击打。斋厨:供僧人斋食用的厨房。晚绝烟:晚上炊烟消失。
  4. 蕃僧如共载,应不是神仙。——蕃僧:吐蕃和尚。如:好像。共:一起。载:坐。应:或许。神仙:超凡脱俗的人。

【译文】:
池馆环境优美,主人为何如此寂寞?
白莲花刚刚从水中露出脸庞,绿树还没有发出蝉鸣声。
夜深时听到寺庙里敲磬的声音,晚饭后厨房里的烟雾消失了。
吐蕃和尚好像也在乘坐着船,或许他不是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夏日池馆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池馆今正好,主人何寂然。”描绘了池馆环境优美,主人却如此寂寞的画面。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白莲方出水,碧树未鸣蝉。”这两句诗描绘了夏天荷花盛开的景象和宁静的夜晚。白莲出水,象征着纯洁与美丽;碧树未鸣蝉,则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安详。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静室宵闻磬,斋厨晚绝烟。”描绘了夜晚寺庙里敲磬的情景和厨房里烟雾消散的场景。磬声悠扬,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烟雾散去,则显得更加幽静。这两句诗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蕃僧如共载,应不是神仙。”通过对吐蕃和尚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他认为吐蕃和尚可能并非真正的神仙,而是追求佛法真谛的修行者。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的佛教元素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