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松滋渡”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松滋渡望峡中》中的一句,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 诗句释义
  1.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描述了在渡口,细雨纷飞,落在寒梅上,而远处的云层似乎融化了似的,带来了飘渺的雪水。
  2.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表达了站在梦中的沙洲上,草木丛生遮蔽了昔日楚国的山川,而夷陵一带的土壤因历史的变迁,已染上了秦朝的颜色。
  3.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描绘了巴蜀之地,人们的眼泪与猿啼声交织,蜀地的船只在险峻的道路上艰难航行。
  4.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提出了关于十二座碧绿山峰的疑问,而在永安宫外的荒台上,似乎能触摸到历史的沧桑。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首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出整个诗歌的主题——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第二句通过“云际溶溶雪水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变迁的氛围。第三句则通过对楚地山川的描述,引入了历史上楚国的故事,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系。最后两句则通过“巴人泪应猿声落”,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松滋渡望峡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细致描绘,诗人刘禹锡成功地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