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诗句原文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译文
势压枝头偏且斜,根已危险却有人扶助。
忽然间显得精神焕发生机勃勃,却又因枝叶零散没有平常的姿态。
影子映入岩廊游乐之地,韵味蕴含在清幽的夜晚时分。
不要只想到东山隐居,等待你荫凉成全,如凤凰池一样辉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偃松在险境中的坚韧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志向与期望。诗中的“庙庭偃松”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成为了一种隐喻,象征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未来。
诗的首句“势轧枝偏根已危”直接点明了偃松所处的环境——一个看似危险的困境。这种描述不仅设定了故事的背景,也为接下来的发展和转折做了铺垫。接着,第二句“高情一见与扶持”,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一境遇的态度:即便面临困境,也不失其高洁的情感和志向。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豁达胸襟,也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
第三句“忽从憔悴有生意”,则转入了偃松生命状态的变化,由衰败转为复苏,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恢复的力量。最后两句“却为离披无俗姿”则是对前文的深化,描述了偃松虽然经历了风霜雨雪,但其独特的姿态和气质依然让人赞叹不已。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性中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以自然界的“庙庭偃松”作为载体,通过对偃松命运的描述,反映了诗人自己身处逆境但心怀希望的人生态度。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阐述道理,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