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
四望车中心未释,千秋亭下赋初成。
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
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
以下是这首诗《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词原文:
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四望车中心未释,千秋亭下赋初成。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
- 诗句释义:
- 吟君苦调我沾缨: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深切同情和对其作品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遭遇的感伤之情。
- 能使无情尽有情:这句诗表明了即使面对悲伤或痛苦,诗歌也能激发出人们的情感共鸣,使无情之物变得充满情感。
- 四望车中心未释:意味着诗人长时间地思考和回味白居易的诗作,心中充满了对白居易的思念和敬仰。
- 千秋亭下赋初成:诗人在千秋亭下的诗作终于完成,这代表了诗人对白居易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庭梧已有栖雏处:庭院中的梧桐树上已经筑巢有了小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新生命的诞生。
- 池鹤今无子和声:诗人提到池中的鹤失去了之前和谐的声音,可能是自然死亡,或者是因为环境变化而不再鸣叫。
- 从此期君比琼树:诗人认为从此以后,白居易就像那棵常春树一样,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 一枝吹折一枝生:这句话意味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诗人都相信友情的力量,相信白居易的精神将一直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 译文注释:
- 这首诗通过表达对白居易的深厚感情和对他作品的赞美,展现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吟君苦调我沾缨”一句中的“沾缨”指的是被白居易的诗歌所感动,以至于诗人自己也为之动容。
- 作品赏析:
-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更通过对比手法,如“千秋亭下赋初成”,突出了自己对白居易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赏和对白居易人格魅力的钦佩。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白居易诗歌的反复吟咏,传达了诗人对这位文学巨匠深厚的敬爱之情。
- 写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白居易因政治原因被贬官,而刘禹锡则因支持改革而受到牵连。两人虽身处不同境遇,但彼此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互相支持让这段关系更加珍贵。因此,刘禹锡在得知白居易去世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对朋友的缅怀。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也是一幅展现唐代文人风骨与情感纠葛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