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
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
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
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描绘了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和平景象。
诗句释义:
-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天下的要塞现在安定了,军城充满了喜悦的气息,仿佛连天空都被染上了喜气。
- 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庭院前的兵器在阳光下迎着太阳闪烁,而作者笔下的文章似乎在夜晚也能照亮星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期望。
- 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宰相们的名字被写在了三省的墙壁上,象征着他们的权力;而民众头顶上的天平象征了公正无私。
- 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汴州突然恢复了和平,人们在元宵节(正月十五)放灯庆祝,家里没有上锁,显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天下的要塞现在安定了,军城充满了喜悦的气息,仿佛连天空都被染上了喜气。
庭院前的兵器在阳光下迎着太阳闪烁,而作者笔下的文章似乎在夜晚也能照亮星空。
宰相们的名字被写在了三省的墙壁上,象征着他们的权力;而民众头顶上的天平象征了公正无私。
汴州突然恢复了和平,人们在元宵节(正月十五)放灯庆祝,家里没有上锁,显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汴州的政治稳定、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剑戟”、“文章”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中多次提及“天下”,体现了作者的胸怀和责任感。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作品,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