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注释】①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②庾令:指晋代庾亮,曾镇守武昌。③曹王:指曹操。④蕲州:今安徽省宿州市。⑤乌貂裘:用黑貂皮做的皮衣,为官者所穿。⑥商声五音:《易经》中的“乾”卦象征阳刚之气,“坤”卦象征阴柔之气,合之则为“离”,即火象,其声为商声。⑦水中龙:比喻吹笛技艺高超。⑧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赏析】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诗人在鄂州刺史任上。武昌老人,指诗人自己。当时,诗人在鄂州任职,与当地士绅交往甚密,经常听他们谈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诗人对武昌老人的吹笛技艺十分赞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从老人吹笛技艺谈起,赞美他的高超技艺;接着回忆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处境,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最后写老人年老体衰仍坚持吹笛的情景,表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首联点出武昌老人七十余岁,手把庾令相问书。诗人在鄂州担任刺史时,常与当地士绅交往,听到他们对庾亮的吹笛技艺赞不绝口,因此引出武昌老人的笛歌。“手把”二字,写出武昌老人年纪已高,但技艺精湛,令人敬佩。
颔联描写武昌老人早年学习吹笛的经历。他从小就喜欢吹笛子,后来成为曹王赏识的乐师,并在赤壁之战中为曹操助威。这一联通过回忆武昌老人年轻时的事迹,展现了他的才华和风采。
颈联描绘武昌老人晚年的生活。他曾经驻守蕲州,那里的楚山萧瑟,笛竹飘香。然而,岁月流转,他不得不卖掉这些珍贵的材料,以供日常开销。这一联通过对武昌老人晚年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尾联抒发诗人对武昌老人的感慨之情。如今他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吹笛子,虽然音韵高低难辨,但他的心仍然火热,常常在梦中也沉醉于音乐之中。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武昌老人吹笛技艺的赞美,回顾了他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武昌老人年老体衰仍坚持吹笛的情景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