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郡三十六,郁林东南遥。
人伦选清臣,天外颁诏条。
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雾朝。
分圻辨风物,入境闻讴谣。
莎岸见长亭,烟林隔丽谯。
日落舟益驶,川平旗自飘。
珠浦远明灭,金沙晴动摇。
一吟道中作,离思悬层霄。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写窦中丞的为人,突出其清正廉明;颈联写景,渲染离别的氛围;五、六句写分别后的情景;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全诗意脉贯通,结构严谨。
前两联交代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汉郡三十六,指汉朝时三十六个郡,郁林是其中之一,故称汉郡。东南遥,点出送别的方位在郁林的东南。
三、四句写送别窦中丞的原因。这里说,人伦选清臣,天外颁诏条,是朝廷任命窦中丞为官的命令。这是对窦中丞的赞颂,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我调侃。“颁诏”,指朝廷颁布诏书,即委任令。“诏条”,指皇帝的诏令。“人伦”,指人道。“天外”,犹言朝廷,指朝廷的任命。“清臣”,“诏条”都是对窦中丞的称赞语,表明窦中丞被朝廷任命,有清正廉明之德。“人伦”“诏条”二字,用得极为贴切、生动,使窦中丞的形象栩栩如生。
五、六两句写送别窦中丞后的情况。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雾朝,是描写江行所见的景色;分圻辨风物,入境闻讴谣,是描写到郁林后的情景。“分圻”,指分治一方,此处应作“分疆”解。“圻”,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一圻为百里。“辨风物”,辨别各地的风俗人情。“分疆”,指治理一方。“境”,指郁林境内。“闻讴谣”,指听到民谣。这两句写郁林境内百姓热情款待窦中丞,并赞美他的政绩,窦中丞也受到郁林百姓的爱戴。
七、八句写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莎岸见长亭”,莎草岸边的长亭,是行人歇脚的地方。“烟林隔丽谯”,烟树丛生的树林,隔河相望的是郁林城内的高楼大厦。“丽谯”,高大的城墙上建有的望楼。“烟林”,指郁林城中的树林。“丽谯”,指郁林城上的望楼。这两句写诗人远行途中所见的景物。这两句写诗人远行途中所见的景物,既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又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九、十句写诗人自己的感慨。日落舟益驶,川平旗自飘,日落时分,船儿行驶得更快;川水流平,旗帜随风飘扬。这两句写诗人乘舟而行,看到两岸景色的变化而产生联想。“益驶”“自飘”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说明诗人的心情非常激动,同时也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十一、十二句写诗人的想象。珠浦远明灭,金沙晴动摇,远眺珠浦一带水波荡漾;沙浦映照,晴空万里,阳光照耀着金沙江畔,波浪起伏。这两句写诗人远望前方景色而产生联想。“明灭”形容水面上反射日光的景象。“摇动”,形容江水波动的样子。这两句写诗人远望前方景色而产生联想,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十三、十四句写诗人内心的感受。“一吟道中作,离思悬层霄”,诗人不禁吟咏起来:“我独自在这旅途之中作诗,心中的离愁就像高悬在天上的云彩。”这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吟诵诗句,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离愁别绪。“一吟”与前文的“一吟道中作”相呼应;“道中作”,即在路上作诗。“悬层霄”,形容思念之情如同高悬在天空里的云彩一样。这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做所思,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之中与友人告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成功的山水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