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危竹枕,月过半床阴。
嫩叶不归梦,晴虫成苦吟。
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
寂寞谁相似,残灯与素琴。
【解析】
1.寒窗危竹枕:形容诗人孤居在冷清的书房,靠着一床高高的竹席。“危”是危险、高耸的意思;“月过半床阴”,说明夜已很深了,月光已经照到床上来了。“半床”,指床上只铺了一半的被子。
2.嫩叶不归梦:意思是新长出来的嫩叶不会回到梦中去,比喻新的事物不会改变旧的事物。
3.晴虫成苦吟:意思是天气晴朗的时候,蟋蟀鸣叫成了苦诗。“苦吟”指苦苦思索。
4.酒无通夜力:意思是没有酒喝就不能整夜作诗。“通夜”,整夜。“五更”,泛指天快亮的时候。
5.事满五更心:意思是心事重重,到了五更天还睡不着。“事满”,事情繁多。“五更”,泛指天快亮的时候。
6.寂寞谁相似:意思是寂寞的人谁能与我相像啊!“寂寞”,孤单寂寞的样子。“相似”,类同。
7.残灯与素琴:意思是残破的灯光和简朴的古琴,都是我孤独时相伴的器物。“素琴”,用朴素的琴。这里以琴为喻,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之情。
【答案】
译文:寒冷的窗子旁边放着一根竹席,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映出了斑驳的影子。新长出的嫩叶不会回到梦中去,天晴的时候蟋蟀叫得格外凄切。没有酒喝就不能整夜作诗,心事重重,到了五更天还睡不着。孤单寂寞的人谁能与我相像啊?残破的灯光和简朴的古琴,都是我孤独时相伴的器物。赏析:①本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秋。诗人当时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此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处境,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②首联“寒窗危竹枕”“月过半床阴”,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熟悉和喜爱。③颔联“嫩叶不归梦,晴虫成苦吟”,写诗人独处时的情景。“嫩叶”指初夏的新叶,“晴虫”即蟋蟀,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孤寂与忧愁。④颈联“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表达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眠。⑤尾联“寂寞谁相似,残灯与素琴”,写诗人独自欣赏音乐,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以残灯与素琴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情,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