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
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

《与孟东野》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写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初。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孟郊的深切思念和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诗句释义
  •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这里描述了孟东野的生活状况,即使生活在贫苦之中,也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吃着自然生长的植物,如草木皮和葵藿根等。
  • 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与孟东野之间深厚的友情。如果不是孟东野这样理解世态炎凉的人,他怎么会真正了解世间的门第之别呢?这反映了孟东野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译文对照
  • 译文1
    冬天的衣服是由寒冷中的草制成,
    饥饿时的食物是向日葵和豆苗的根茎。
    如果不是因为您这样的朋友,
    我怎么会知道人间的冷暖。
  • 译文2
    冬天的衣物是用寒冷中生长的草皮缝制的,
    饥饿时吃的是向日葵的根和豆苗的叶子。
    如果不是因为有你这样理解世事的人,
    我怎能知晓世间的冷暖。
  1. 关键词注释
  • 寒衣草木皮:这里的“草木皮”指的是用自然界的材料制成的衣物,象征着简朴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 饥饭葵藿根:这里的“葵藿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根茎,用来充饥,体现了孟东野在物质匮乏时的自给自足。
  • 不为孟夫子:这里的“孟夫子”指的是孟郊,韩愈在这里用“夫子”来尊称孟郊,表明了对他的尊重和敬仰。
  • 岂识市井门:这里的“市井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大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孟东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1. 赏析
  •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韩愈任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节度推官期间,表达了他对远在常州的知交孟郊的怀念之情。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孟东野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彼此的理解。这种真挚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艺术手法:韩愈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述孟东野的生活状态和他与世俗的疏离,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此外,诗歌还采用了简洁有力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感。

韩愈的《与孟东野》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友情诗,也是一首表现诗人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理解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韩愈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友情、人生和社会观念上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