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
流水朝将暮,行人东复西。
碑苔几字灭,山木万株齐。
伫立伤今古,相看惜解携。
【注释】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纾、张南史,作者的朋友,在长沙桓王墓下相别。桓王即唐代宗的第九子李泌,曾封长沙王,故称长沙桓王。
千载后:千年之后。
萋萋:茂盛的样子。
朝将暮:早晨和傍晚。
行人东复西:行人们东去又西来。这里指游宦四方。
碑苔几字灭:墓碑上的苔藓几乎将上面的字迹都掩蔽住了。
山木万株齐:山上的树木成千上万棵,枝叶繁茂。
伫立伤今古:伫立着,感慨古今人的不同命运而忧伤。
相看惜解携:看到友人就要分手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名句。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点题,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诗人站在桓王墓前,面对萋萋的春草,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千年过去了,桓王已长眠地下,而他的朋友们,有的还在这墓前相聚告别,有的则匆匆离去。颔联“流水朝将暮,行人东复西”承接上文,描绘出一幅别离时的情景:河水悠悠,仿佛也在为桓王送行;而桓王的朋友们,有的向东离去,有的又向西折回,真是悲欢离合,聚散匆匆!颈联“碑苔几字灭,山木万株齐”描写桓王墓前的景色,表达了对桓王的思念之情。碑面上的苔藓已经长满了整个碑面,几乎要遮住上面的文字。桓王墓前的山木郁郁葱葱,生长得非常茂盛。这些山木,似乎也感受到了桓王的寂寞与悲哀。尾联“伫立伤今古,相看惜解携”抒发了诗人对桓王的哀悼之情,以及对自己和朋友分离的伤感之情。他伫立在桓王墓前,看着桓王的墓石和周围的环境,心中感慨万千。他想到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也想到了自己和朋友的离别之苦。他们虽然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奔波忙碌,但却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在一起畅谈心声、共度时光了。因此,他们只能互相安慰、互相鼓励,珍惜彼此的友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