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

诗句原文: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译文:
在邵陵东边,我们龙骧校猎,野火刚刚烧起了楚地的湖泊和沼泽。

注释:

  • 龙骧:形容军队威武壮观。
  • 校猎:古代的一种打猎活动,通常用于军事训练或皇帝的娱乐。
  • 邵陵:地点名称,具体位置不详。
  • 楚泽:指的是楚国的湖泊和沼泽地带。

赏析:
首句“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景,龙骧校猎队伍在邵陵东边的广阔土地上展开。野火燃烧起,照亮了楚泽的湖面,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空旷。这里的“龙骧”象征着军队的雄壮气势,而“野火初烧”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动感。“邵陵”是地名,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点,增加了场景的地理属性。“楚泽”特指楚国的水域,暗示着这场校猎活动的地域背景和文化意义。

第二句“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表达了对历史上某位著名将领的追忆和尊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本人的英勇形象和军事才能。黄公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千战则强调了其军事生涯的辉煌。身骑白马万人中则描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姿,体现了他作为领袖的魅力和影响力。

第三句“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士生活的图景,笳声随风飘荡,与晚风吹过草丛相融合;箭雨划破寒冷的云层,坠落在塞外的大雁群中。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生动地刻画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第四句“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表达了对那些拥有崇高地位和荣誉的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非凡功绩。“拥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里用来比喻获得崇高地位的人。周郎则是指三国时期的周瑜,他的年轻时期就立下了赫赫战绩,为后世所传颂。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战场场景的描绘,展示了唐朝文人对于军事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