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远亲鱼鸟,功成厌鼓鼙。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户牖垂藤合,藩离插槿齐。
夕阳山向背,春草水东西。
度雨诸峰出,看花几路迷。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诗句输出:

迹远亲鱼鸟,功成厌鼓鼙。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户牖垂藤合,藩篱插槿齐。    
夕阳山向背,春草水东西。    
度雨诸峰出,看花几路迷。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译文注释:

  • “迹远亲鱼鸟”:意指远离尘嚣,如同鱼儿和鸟儿一样亲近自然。
  • “功成厌鼓鼙”:功成名就之后,往往感到厌倦,就像敲锣打鼓的鼓点不再引起兴趣。
  • “林中阮生集”:形容在树林中聚集,如同阮籍(古代文学家)那样沉浸在艺术或思考中。
  • “池上谢公题”:池边常有谢灵运(东晋著名诗人、书法家、地理学家等)题诗作画。
  • “户牖垂藤合”:形容窗户外垂下的藤蔓交错重叠。
  • “藩篱插槿齐”:用竹篱笆和槿树来划分边界,整齐划一。
  • “夕阳山向背”:形容夕阳西下时,山脉的影子映照在湖面或地上,形成美丽的倒影。
  • “春草水东西”:春天的草木随风摇曳,水面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 “度雨诸峰出”:描述雨后山峰若隐若现的景象。
  • “看花几路迷”:形容花丛中的道路让人迷失方向。
  • “何劳问秦汉”:表达无需再去询问过去的历史朝代。
  • “更入武陵溪”:比喻进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心境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林中阮生集”和“池上谢公题”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憧憬。同时,诗中的“功成厌鼓鼙”反映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整体上,此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刘长卿追求诗意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评析: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五言律诗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美好。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山川、草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感受和心境。此外,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