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
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
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
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
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
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
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
穷分安藜藿,衰容胜薜萝。
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

【注释】

建隼罢鸣珂:隼,鸟名。建,地名。

初传来暮歌:指诗人刚到婺州不久,与当地官员初次聚会,唱了首傍晚的歌。

渔樵识太古:渔人、樵夫能识别远古时代的情况。

草树得阳和:草木因阳光而生长,这里指大地得到温暖。

东道诸生从:东道,代指婺州。诸生,读书人。

南依远客过:南方有客人路过。

天清婺女出:婺女星明亮,象征清亮的天空。

土厚绛人多: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终日无所事事,时光飞逝。

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山崖在夕阳中露出,树叶被寒风吹走。

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眼睛昏花视力不好,身体闲下来也懒得磨剑。

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像伯劳鸟一样(比喻自己)占有贾谊的才华(比喻自己),像廉颇一样(比喻自己)上马试剑。

穷分安藜藿:没有多余的财产,只能吃藜藿之类的野菜。

衰容胜薜萝:衰老的样子胜过野菜。

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就像一只越鸟那样追随南方的大树,栖息在高大的树枝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诗人赴浙东观察使任的路上,时值春天。诗人经过浙江东部一带,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前途的忧虑之感。

前四句写诗人到达后的情景。“建隼罢鸣珂”一句写诗人刚来到婺州的建阳县,建隼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禽,鸣珂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此处借指使者所乘车辆。接着“初传来暮歌”,写诗人初到时的情景,黄昏时分,诗人听到当地百姓唱起了傍晚的歌声。“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渔夫和樵夫能辨认出远古时代的情况,草木因为阳光而生长。这两句是说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简朴,懂得享受自然的美好。接着“东道诸生从”,写诗人在东道上的所见,东道是指通往婺州的路。“南依远客过”,写诗人看到的南方来的客人。诗人看到远方的客人经过这里,心中不由得生出感慨。

接下来的六句主要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天清婺女出”,天边的婺女星明亮,象征着晴朗的天空。“土厚绛人多”,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这两句是说这里的天气晴朗,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景色优美。“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整天无所事事地等待着朋友,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山崖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丽,树叶因为寒冷的风被吹走了。这两句是说山崖在夕照中更加壮观,树叶因为寒冷的风被吹落了。

接下来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眼暗经难受”,眼睛因为长时间的注视而感到不适。“身闲剑懒磨”,身体虽然闲了下来,但是手中的剑却懒得去磨。这两句是说自己眼睛因为长时间注视而感到不适,身体虽然闲了下来,但是手中的剑却懒得去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八句主要是表达诗人的忧虑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似鸮占贾谊”这一句借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上马试廉颇”这一句则是说自己想要学习廉颇的勇壮精神,上马试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穷分安藜藿”,没有多余的财产,只能吃藜藿之类的野菜。“衰容胜薜萝”,衰老的样子胜过野菜。这两句是说诗人现在的生活非常贫苦,但是自己的身体却比野菜更健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这句是说就像一只越鸟那样追随南方的大树,栖息在高大的树枝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