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鄱阳郡,俱因谪官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渔歌。
步履侵苔廨,顷冠拂薜萝。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莫学灵均怅,愁竟楚水波。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考生注意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手法。首先从诗的体裁入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不记鄱阳郡,俱因谪官过”:你不记得曾经在鄱阳郡做过地方官,都是因为被贬到那里的缘故。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看那天上飘浮的白云,我的心情已经淡泊了;面对茫茫的大海,我的心境又当如何呢?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藜”,指藜杖,是古人常用的手杖,这里用来代表自己的人格。“榴花”,是石榴花,象征美好。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渔歌。”:骑着马迎着春风醉酒,在江上钓鱼唱歌。
“步履侵苔廨,顷冠拂薜萝。”:迈步走过长满青苔的官舍,头上的帽子被薜萝的枝叶拂动。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远处的群山整日可见,而身边的花草却总是让人喜爱。
“莫学灵均怅,愁竟楚水波。”:不要像屈原那样忧愁惆怅,忧愁终将如同楚水的波涛一样无穷无尽。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江西时所作,写于乾元二年(759)春天。当时作者因避安史乱而退居东林寺中,心情颇感孤寂苦闷。首联即表明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并表达了因受排挤被贬至此地的愤慨之情。颔联以白云、沧海自比,表明自己心志已定,不再追求功名利禄。颈联以藜杖自比,表示自己坚守节操,不受世俗玷污。尾联则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无奈。全诗风格沉郁顿挫,充满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