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注释】

严陵:即严子陵,东汉初杰出的隐士。钓台:位于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因有严子陵垂钓而得名。李康成:指李膺,字元瑜,东汉时人,与严子陵同为隐士,故称。江东:指长江下游地区。潺湲(chuān yuán):水流声。子陵濑:即子陵浦。

仿佛:好像。七里:指七十里。人已非:指渡口的人已不复存。千年水空绿:指江水千年依旧碧绿,但渡口的旧日行人已无影踪。

新安:今安徽歙县,是李白的故乡。孤帆远:指船帆在远处飘扬。应逐枫林万馀转:指船帆将随山势曲折而转。枫林:指黄山周围的枫树,这里代指黄山。万馀转:指船帆随山势曲折而转数不清。

古台:指子陵钓台,位于严陵溪上。落日:太阳落山。萧条:寂寞冷落的样子。寒水:指清澈见底的江水。清浅:水浅,指秋天的河水。

台上渔竿不复持:指渔翁已不再撑着竹竿钓鱼,因为他已不再需要。猿鸟向人悲:指山上的猿和鸟因无人欣赏而感到悲伤。

滩声:水波拍打岩石的声音。山翠:指山色青翠欲滴。至今:到现在。迟尔:待你回来。泊时:归来的时候。

【赏析】

李白这首诗写于天宝三年(744)秋天。当时李白从东鲁(今山东曲阜)赴任兖州(今属山东),路过安徽黟县南的新安江畔。他站在江边遥望故乡,想到友人李膺即将离开自己远赴江东,不由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赠别。

首联起得浑朴高远,“潺湲”二字,既状子陵濑之声,又形容其水之澄明。两句之中“潺湲”“仿佛”对仗工整,“子陵濑”与“人已非”对应,“潺湲”“仿佛”与“千年水空”对应。此联用“仿佛”二字,把景物写得如在眼前,使人觉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子陵濑”,听到了它的潺湲之声。同时,这一句又引出了下面的句子,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承上而来,由眼前景物过渡到想象中的景色,描写了渡口的景象。“七里”句是说渡口的渡船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一片空旷;“千年”句则是说江水依然清澈,但渡口却再也看不到渡船的影子。这二句中,“七里”与“千年”都是虚数,用来形容渡口的变化之大。

颈联进一步写景。诗人的视线随着船帆的方向移动,看到新安江畔的黄山一带,枫叶红艳,秋意正浓。诗人的视线随着船帆的方向移动,看到新安江畔的黄山一带,枫叶红艳,秋意正浓。

尾联写送别之意。诗人看到朋友即将离去,不禁感慨万分,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之情。他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归来,与自己共度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