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与友人相约东行赴归宁之期,在送别之际,即景抒怀,写新安江的美景。全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首联写景,“楚天外”三字总收上片,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望远愁复积”一句是说:我站在江边极目远眺,看着那浩渺的江水,想到离别时又增加了许多忧愁。第二联写景。“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两句写江水奔流不息,清澈如镜。“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两句描写江水的颜色和形态,把江水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看见那浩瀚无边的水势。第三联写景,“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意思是:听到船桨击水的声音,还听得见前方有猿鸟在啾啾地叫着。第四联写景。“杉松雨声夕”是说夕阳西下,松林中的雨声,也让人感觉到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一句是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嘱咐,希望友人一路顺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答案】
译文:
远望楚天的江面,看到一叶扁舟向远方驶去。想象着新安江上,只有一行孤单的旅客。清流几千丈,
底下看白石。颜色深于元气,波涛连接洞庭的碧波。听到船桨击水的声音,还听得见前方有猿鸟在啾啾地叫声。杉
松雨声夕。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当时杜甫正在夔州。这首诗是杜甫送别杜审言到新安江的途中之作。
诗的前四句是写景。“楚天外”,总收上片,点出时间、地点和天气:“望远愁复积。”这四句写诗人站在江边极目远眺,
看着那浩渺的江水,想到离别时又增加了许多忧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第五六句是写景。“清流数千丈,底下
看白石”,两句写江水奔流不息,清澈如镜。“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两句描写江水的颜色和形态,把江水的气
势写得更加充沛有力,使人仿佛看见那浩瀚无边的水势。后六句又是写景。“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鸣桹”指船桨
击水的声音,“去未已”是说船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这两句的意思是:听到船桨击水的声音,还听得见前方有猿鸟在啾
啾地叫着。“杉松雨声夕”是说夕阳西下,松林中的雨声,也让人感觉到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一句是作者送别友人时
的嘱咐,希望友人一路顺风。
此诗语言简练而感情真挚,意象鲜明,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