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远入青山何所见,寒花满径白头人。

袁十五远访山门

避世隐居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远游青山见何事,满径寒花白头人。

译文:
袁十五远远地来到山门前,
远离尘世隐居不谋身,
避开疾病在桃源不避秦。
远游青山见到什么?
满路寒花,白发苍苍的老人。

注释:

  1. 袁十五:指诗中的主人公或访问者。
  2. 僻居谋道不谋身:远离世俗的繁华,只追求精神层面的修行和探索。
  3. 避病桃源不避秦: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个叫做桃花源的地方,人们在那里可以躲避世俗的纷扰和疾病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诗人选择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4. 远入青山何所见:诗人远离喧嚣的尘世,来到了青山之中,但他所见到的是什么呢?
  5. 满径寒花白头人:在这条通往青山的小路上,满径都是寒冷的花朵,而走在这条路上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远离尘世、寻找精神宁静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疏离和对内在世界的向往。诗中的“避病桃源不避秦”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即一个没有世俗纷争、只有心灵平和的地方。

首句“避世隐居不谋身”,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隐居,不是为了谋求物质上的富贵,而是为了精神上的追求和修养。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和追求。

第二句“避病桃源不避秦”,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这里,“避秦”可以理解为避开世间的纷扰和痛苦,而“桃源”则是一个理想化的地方,代表着一种无忧无虑、与世隔绝的状态。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和选择。

第三句“远游青山见何事”,则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一种活动状态的描述。他选择了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了青山之中,试图从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宁静。这里的“青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象征,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

最后一句“满径寒花白头人”,则是对整个隐居生活的一个总结。诗人在这条路上看到了满眼的寒花,这些花朵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走在这条路上的老人们,他们的白发代表了生命的衰老,也反映了时间对人生的磨砺和改变。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寻找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