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金玉徒自宝,高贤无比方。
挺生岩松姿,孤直凌雪霜。
亭亭结清阴,不竞桃李芳。
读书哂霸业,翊赞思皇王。
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儒风久沦弊,颜闵寿不长。
邦国岂殄瘁,斯人今又亡。
别离长春草,存没隔楚乡。
闻问尚书恸,泪凝向日黄。
奄忽薤露晞,杳冥泉夜长。
贤愚自修短,天色空苍苍。
铭旌敛归魂,荆棘生路傍。
门柳日萧索,穗帷掩空堂。
灯孤晦处明,高节殁后彰。
芳兰已灰烬,幕府留馀香。
常爱独坐尊,绣衣如雁行。
至今虚左位,言发泪沾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在唐德宗建中年间(780年-783年)写的一首悼念崔器之的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注释:
- 坚贞与和璧:比喻忠诚坚定,如同和氏璧一样珍贵。
- 利用归干将:比喻善于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如同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干将。
- 金玉徒自宝:比喻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和宝物也只能成为装饰,不能真正体现价值。
- 高贤无比方:比喻高尚的人是无法用其他事物来衡量的,他们的德行和智慧是独一无二的。
- 挺生岩松姿:比喻崔器之具有坚韧刚毅的品格,像岩石中的松树一样挺拔。
- 孤直凌雪霜:比喻崔器之正直不屈,能够傲视世俗的磨难。
- 亭亭结清阴:形容崔器之高洁的人格,如同亭亭玉立,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 不竞桃李芳:比喻崔器之不与世俗的庸俗之人竞争,而是追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 读书哂霸业:指崔器之不屑于那些权谋之争,而是专心学习治国理政的学问。
- 翊赞思皇王:比喻崔器之辅佐君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 千载有疑议:意思是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崔器之的评价和议论,但都未能完全理解他的真实品质和贡献。
- 一言能否臧:意思是对于崔器之的评价和争议,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来肯定或否定。
- 儒风久沦弊:指古代儒学之风已经衰落,失去了其原有的光辉和意义。
- 颜闵寿不长:引用孔子弟子颜回和闵子骞的故事,暗示崔器之的长寿和才华无法与之相比。
- 邦国岂殄瘁:表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非只靠一人之力,崔器之虽然去世,但他的贡献和精神仍然在国家和社会中流传。
- 斯人今又亡:表示崔器之这样的贤才已经去世,再也无人能与之媲美。
- 别离长春草:比喻崔器之的离世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短暂,无法再续。
- 存没隔楚乡:意味着崔器之的离去使得人们只能在远方思念他,无法相见。
- 闻问尚书恸:指听到有人询问关于崔器之的事情,感到非常悲痛。
- 泪凝向日黄:形容崔器之的离去使得人们悲伤到流泪如黄,仿佛太阳也失去了光彩。
- 奄忽薤露晞:意为崔器之的离世就像薤露(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可以安魂)一样迅速,让人来不及悲伤。
- 杳冥泉夜长:形容崔器之的离去让夜空显得更加幽暗,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漫长。
- 贤愚自修短:指贤者和愚者的生命长短都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
- 天色空苍苍:形容天空广阔无垠,仿佛崔器之的离去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空虚感。
- 铭旌敛归魂:表示崔器之的魂魄已经被安葬,人们为他举行仪式并收敛他的遗体。
- 荆棘生路傍:比喻崔器之的墓地周围长满了荒草和荆棘,象征着他的离开给人们带来的悲伤和孤独。
- 门柳日萧索:形容崔器之的家门前荒凉冷落的景象,仿佛一切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 穗帷掩空堂:表示崔器之的居室变得空旷冷清,只有穗帷遮住了空空如也的房间。
- 灯孤晦处明:形容夜晚的灯光显得格外孤单寂寞,无人陪伴。
- 高节殁后彰:表示崔器之的高洁品质在死后更加凸显,他的事迹和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 芳兰已灰烬:比喻崔器之的才华和成就虽然已经消失殆尽,但其精神却永远留存人间。
- 幕府留馀香:表示崔器之的名声和影响力在后世依然存在,他的教诲和精神为后人所称颂。
- 常爱独坐尊:指崔器之喜欢独自坐在高位上思考问题,表现出他的独立和自信。
- 绣衣如雁行:形容崔器之身穿华丽的官服,如同排列整齐的大雁。
- 至今虚左位:表示崔器之至今仍然被人们怀念和敬仰,他的遗志和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人。
- 言发泪沾裳:形容人们在谈论崔器之时忍不住落泪,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和尊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对一位名叫崔器之的贤人的回忆与哀悼。通过对崔器之品德、才华以及离世后的影响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崔器之的崇高形象和深远影响。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英雄难觅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惋惜。